年輕鐵警春運在崗為旅客排憂解困:「不讓小事耽誤群眾回家團圓」
「回家過年」,是刻在中國人基因里的一件大事。
在熙熙攘攘的候車大廳、旅客步履匆匆的站台、疾馳而過的列車旁,一抹抹藏藍身影始終堅守在春運保安一線,鐵路公安民警,用腳步丈量著平安,用責任守護著歸途。
今年是北京鐵路公安處北京豐台站派出所年輕民警牛嘉耕邁入工作的第4個年頭,也是他在崗位上度過的第4個春節。牛嘉耕說,選擇成為一名鐵路警察,他早有「別人過節自己在崗」的準備,況且,春運,是一年當中他們要面臨的最大的考驗,自己的工作就是能保證他人安全回家團圓,是責任,也是榮耀。

鐵路民警執勤在崗,保證旅客安全回家
日子越靠近除夕,旅客臉上的急迫和喜悅就越發藏不住。候車大廳里,牛嘉耕明顯感覺到人們的腳步更急了,回家的心更切了。春運剛開始時,回鄉的旅客以農民工為主,他們背著大包,提著塑料桶,三五人一夥,在候車的間隙說說笑笑。儘管還沒徹底踏上回家的路口,但一年的疲憊彷彿從那會兒開始就消散了大半。

再後來,候車大廳里的年輕面孔逐漸增多,那是放了寒假的大學生。到了除夕這天,中青年成了返鄉主力,有人拖家帶口趕路,也有人一邊推著行李箱一邊還在打著工作電話。
「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過機安檢別遺漏」「帶孩子的家長請看護好小朋友」「進站注意腳下安全,請提前準備好證件」……人群裡,牛嘉耕走得不快,他一遍一遍重覆喊著話。根據他的經驗,越是人多的時候越不能麻痹大意,旅客隨手落個包,一個大意沒盯住孩子,或者刷手機刷得錯過了檢票時間,都會很耽誤事。平時也就罷了,但在春運期間,誤車後票不好買不說,更重要的是如果因為一點小岔子耽誤了回家過年,「旅途愉快」還真就成了奢侈。
意外情況總是來得突然,除夕這天下午,一名男子突然在候車大廳里暈倒。牛嘉耕和同事離得不遠,他們穿過人群跑過去,判斷男子大概是旅途奔波勞累有些低血糖。男子吃了他們拿來的食物和水,慢慢緩了過來,第一時間惦記的是別耽誤了火車,心心唸唸著回家。為了安全,牛嘉耕和同事用輪椅推著將他送上車。
還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讓牛嘉耕印象深刻。那是1月20日晚上,一位老人朝著正在巡邏的牛嘉耕走來,求他幫忙找一個塑料袋,老人說自己把袋子放在垃圾桶旁,扭身幹了點兒別的袋子就不見了,袋子裡裝著自己準備帶回家的一條香菸。
根據老人的描述,牛嘉耕和保潔員在衛生間附近找了一圈,又到失物招領處、垃圾回收處找人逐個問,途中還在不斷詢問附近的旅客,但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那個並不起眼的塑料袋。眼看距離上車時間越來越近,老人的心也越來越急,逢人說起自己丟失的袋子,眼淚都在打轉。就在他自己也幾乎要失望的時候,一名保潔員說有印象,她拉著老人和牛嘉耕從一個垃圾桶里找到了這個袋子。
失而複得,老人激動地趕緊打開袋子,牛嘉耕這才發現,其實除了那條煙以外,袋子裡還裝著一件軍大衣。這時老人才講,衣服不值錢,但卻是自己過世的父親留下的,這才是他著急找這個袋子的原因。
應對突發排憂解困,不讓小事耽誤團圓
為突發疾病的旅客開闢綠色通道,幫走失兒童找到家人……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每一件事都算不上大事情,也構不成案件,但每一件事都影響著旅客的出行路、回家路,所以牛嘉耕不會怠慢。

車站內丟失的物品大多是旅客匆匆趕路無意間落下的,為找到失主,民警們需要打開包看看有沒有證件或者聯繫方式。
現金、紅包、首飾、北京特產、甚至還有春聯,包里的物品不是簡單的隨身品,是回家的禮物和心意。有時候,民警們聯繫到失主時對方還不知道自己失了東西,等民警把包送到手上他們才恍然大悟。也有時候,民警電話聯繫到失主的時候他們已經因為找不到包急得團團轉。還有一次,聽聞失主已經到了站台馬上要登車,民警一路奔跑送過去,總算在開車前把東西遞給對方。
牛嘉耕說,他能感受到每一個得到幫助旅客激動的心情,「有時候他們緊張得都說不出話來,有時候急著要趕路也沒工夫講太多,但嘴裡一遍遍重覆著‘謝謝、謝謝’。」
春節期間,整個北京豐台站的日均客流量在12萬人次左右,摩肩接踵間,求助警情增多,摩擦糾紛也有所增加。佔座、插隊,一心惦記著回家的人們失了耐性,更容易發生口角。牛嘉耕和同事圍過去調解,也都帶著「年味兒」,「大家都回家過年,互相理解一下,保持個好心情。」「大過年的,別這麼暴脾氣,緩一緩冷靜一下。」「老人孩子出門本來就不容易,咱成年人謙讓一下,行個方便。」
牛嘉耕發現,勸架在年關這個節骨眼兒上好像也變得容易,有時候民警沒說幾句,圍觀的旅客們也會上前說幾句寬心話,糾紛雙方只要一冷靜,本就不大的磕絆很快就地化解。
錯峰迴家,等待獨一無二的「年夜飯」
2024年除夕跨年的時候,午夜候車大廳里人比白天少了許多,但依舊熙熙攘攘。沒能趕上家裡年夜飯的人們也不閑著,端著泡麵和家人影片,對著手機和家人挨個兒互相拜年,候車室里南北鄉音交織,倒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氛圍。
豐台站派出所里,除夕這天也充滿年味,大家一起包餃子,做遊戲,有著獨屬民警們自己的「春晚」。牛嘉耕在吃過所里包的餃子後執勤巡邏,也會被旅客問候,大家互道一聲「過年好」。
除夕夜,工作一天后的牛嘉耕回家和未婚妻跨了年,第二天又接著返崗。
工作4年,牛嘉耕從沒有回山西長治的老家過春節,這是他在選擇成為一名鐵路民警的時候就意料之中的事,「守護旅客平安回家,幫助旅客回家過年」是工作內容,也是牛嘉耕擔負起的一份責任,他感覺榮耀。
下勤後,牛嘉耕也總會給家裡打一個影片電話,作為獨生子,他不在家,父母二人自己過年,難免孤單,但他們從不會在電話裡表達思念,卻總是長話短說,讓牛嘉耕「好好工作,別惦記家裡」。
牛嘉耕知道,父母並非真的不掛念,他們只是不願表達,不願讓他分心,「他們理解我的工作,也為我感到驕傲」。
通常,持續40天的春運結束後,牛嘉耕能休假3到5天回老家。母親會給他補做上一桌「年夜飯」,扯面、烙餅……都是他最愛、卻在北京難尋的味道,不算豪華,但獨一無二。於牛嘉耕而言,忙碌了整個春運後,不論什麼時候到家,父母家人們會等他,再次一起過個「年」。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翟未萌
編輯 甘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