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IP文旅開發成風口,有哪些項目可嘗試?

▲2月14日晚,在北京市海澱區的UME國際影城(華星店),家長帶著孩子挑選電影紀念品。圖/新華社
魔童鬧海更「出海」。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2月14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在北美地區正式上映,影片的預售票房和排片量均創下北美地區近20年華語影片新紀錄,部分影院甚至增設午夜場次以滿足觀眾需求。觀影后,觀眾給予了影片很高的評價。
在影城洛杉磯,兩位奧斯卡評委觀影后,不但熱情輸出了對哪吒的喜愛,還喊話餃子導演,希望《哪吒2》可以角逐奧斯卡獎。
《哪吒2》的持續火爆,成為中國電影史無前例的高光時刻。其不僅為國民奉獻了精神文化大餐,還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出海,展現了中國古代神話的當代價值。其中,文旅業界更關注的,就是哪吒IP更為廣闊和深入的開發前景。
旅遊是典型的注意力經濟
在我看來,哪吒IP開發的市場前景,可謂一半是風口、一半是懸崖。
時代發展到今天,文旅市場總體供大於求,文旅項目開發的成功率降低。當然,凡事不可絕對化,市場仍有尚待滿足的薄弱點,如能抓住缺口、對應需求,也是很可能取得成功的。
「一半是風口」,說的是哪吒IP開發的市場機遇。依據是哪吒電影一炮走紅,形成了連鎖性的市場反應,人們再聽到有關哪吒的主題開發,便會很自然地加以關注。旅遊是典型的注意力經濟,沾上當下哪吒電影的影響,便會因人氣凝聚而容易售賣。及時站到風口下,有利於得市場風氣之先。
「一半是深淵」,說的是開發哪吒IP充滿變數或風險。把哪吒作為文旅IP,它實則早已孕育在古老神話中,可謂古已有之、綿延千載,只是今日拍成電影讓它魅力四射。此前和此後的開發,都不是很容易成功的。
首先需看到,哪吒題材的走紅並非易事。古往今來借哪吒以敘事、以傳奇、以繪畫、以影視的可謂多矣,為何單單這部電影一炮走紅?肯定有其內在邏輯和必然性,是諸多內因與外因、必然性與偶然性因緣際會的結果。
假如換了另一彪人馬去編創,未必就能得到市場青睞。那些想乘勢去開發文旅項目的,也僅是借勢而已;受眾接受哪吒這部影片,但未必接受其他的表達形式。
再者,文旅IP是縹緲易逝的。業界有人出版過旅遊IP專著,核心之論是「得IP者,得天下」;從大量現實看,IP好說而不易把控,一旦某一新IP流行,原有的便難與之抗衡。
近幾年「網紅」現象就大略如此,忽而東、忽而西,猶如「城頭變換大王旗」。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快餐化、流行化,很難讓受眾注意力和興趣點持久,這便增加了後續開發前景的不確定性。
還有就是,客源市場品位不斷提升。以國人的出境旅遊為例,常規年份總量約1.5億人次/年,如此之多的人去看「西洋景」「東洋景」,欣賞品位便悄然拉升。
譬如,有的青少年發誓要看遍全球的迪士尼和環球影城,而對國內主題遊樂場則不屑一顧;當然,暫無條件出國出境「觀洋景」的肯定是多數,但他們往往也少有跨省旅遊的機會。
假如,後續開發的哪吒文旅項目的門票並不像電影票那麼便宜,中遠程遊客還得乘坐高鐵或飛機,那麼實際的消費者怕不會太多。
有六類文旅項目可嘗試
對於有意乘著哪吒電影成功之東風,順勢開發哪吒IP的地方和投資者來說,有哪些類型的文旅項目可考慮開發?我認為,從這類IP題材和國內外開發實踐看,起碼可嘗試以下幾類。
一是開發哪吒主題公園。類似美國開發迪士尼樂園,這對我國打造本土文化IP具有重大開創意義,但難度和風險也很高。2023年6月中旬,日本東京開園的哈利·樸達主題公園,可為這一開發提供示範。該主題樂園共開設14個園區,可讓遊客以沉浸式的體驗感置身於哈利·樸達的魔法世界,可以觀賞或體驗電影世界的精細場景、美術道具、模型擺設、服飾裝潢、光影收音等。
二是與哪吒新片同步開發文創產品。現走紅的哪吒影片是第二部,預計未來還會拍攝更多的續集;可在新片創作和製作的同時,根據劇情和道具同步開發文創產品,並隨著新片公映一同面向海內外售賣。
假如觀影者中有1/4人購買,那就是一個海量的銷售金額。可採取影視公司招標文創企業、投資者合作開發的方式,這應是投資風險最小、回報率最高的一種開發。
三是將有關神話傳說遺址開發為遊覽點。從晉代以來,圍繞哪吒的神話傳說或文學作品,所提及的發生地在全國有不少,如天津、四川宜賓、江油等,有的地方還有廟宇或非遺活動。可借當下之勢,在深研市場和專業論證的基礎上,將有關神話傳說地開發為遊覽點。
四是展示拍攝道具或場景。十多年前我去美國環球影城,那兒剛拍完電影「小黃人」(《小黃人大眼萌》),便被帶了去看拍攝道具和現場,感覺頗為茫然和新奇。若干年後,這部影片及系利雲創傳到國內,人們也漸漸感受了小黃人之「萌」。
這類的展示或開發,對拍攝片廠來說,可謂舉手之勞,對影片宣傳也有獨到之功。還可以把整座影片的創作廠區,開發為一座哪吒影視旅遊小鎮,從文旅開發的視角看,有點兒類似開發工業旅遊示範點。
五是選擇永久地點放映該片。如江西廬山上對《廬山戀》的放映,如今已持續45年,成為該地的一個文化符號。哪吒影片的這類放映,可選擇哪吒神話傳說的發生地,全國很多地方與之有關;也可選在國內知名遊樂園,如方特、歡樂穀、環球影城之類。當然,如獲得授權許可,也可圍繞影片劇情和道具進行文創的開發和售賣。
六是將哪吒神話故事開發為娛樂產品。如借助元宇宙技術,製作沉浸式的光影展;創作面向遊客市場的地方戲曲;利用AI、VI(視覺識別系統,英文Visual Identity的縮寫)等高新科技,開發室內演出劇目等。
哪吒IP開發需跳出窠臼
我國國內遊客量已達60億人次,但將哪吒IP開發為深受遊客歡迎的文旅項目並非易事。
公眾對哪吒神話題材的興趣總體上比較小眾,而非老少鹹宜、雅俗共賞。哪吒在這部電影之前的長期沉寂,就說明了這點。
再加上客源市場的欣賞品位呈逐年提高之勢,直白地說就是「胃口比較刁」,遊客會對哪些創作和表現形式感興趣,越來越不好把握和斷定,這無形中增加了開發難度。
而且,人文類資源的開發客觀比自然資源要難,做到真正意義的創新很不容易,日常所見多為因襲、模仿和雷同,哪吒IP的開發也面臨這一窠臼。
所以,如何最大化地做到積極穩妥,避免輕舉妄動造成失誤,以下幾點較為重要。
一是稍安勿躁,理性抉擇。選擇什麼文旅項目,要全面論證,多聽各方意見,把市場定位找準。即使把哪吒電影的成功視為一次市場機遇,也未必一定去只爭朝夕,就像搶著去買上市公司的原始股。需清醒地看到,當下文旅項目不容易成功,尤其是景區和園區的開發,稍微選擇不當、創意不夠,就會遭到市場拋棄,進而把鈔票變為建築垃圾。
二是找準賣點,對準客源。將要開發的文旅項目賣點何在,面向怎樣的客源,包括客戶來源、年齡段、欣賞品位等,消費檔次如何,都應有儘量清晰的畫像。
哪吒電影是成功了,未必別的開發也會輕易成功,由此及彼的推論是牽強和冒險的。看電影僅憑一張票而已,時間與交通成本也相對較低,其他形式的開發則未必如此。假若神話故事的相關地方要開發哪吒主題的景區,或類似早年西遊記宮一類的產品,恐怕很難有良好的市場結局。需注意汲取文旅項目開發失敗的各種教訓,防範犯一些低級性錯誤。
三是爭取優勢,協作開發。提升哪吒IP文旅項目的成功率,關鍵是找準優勢、聚合優勢、因勢而動。
相對而言,策劃創意能力、抓住客源能力、運營項目能力,都要比僅擁有歷史文化底蘊更具競爭優勢。爭取與擁有這些能力的團隊協作,如影片的創作團隊、技術落地的支撐團隊、金融資本團隊,將會大大增加開發成功率。
四是尊重知識產權,借勢而不抄襲。哪吒電影的成功創作,為哪吒IP創新開發展現了美好前景,但任何開發都要尊重知識產權,可以借勢、可以搭車、可以另闢蹊徑,但不能把哪吒電影當作唐僧肉或公共產品,不能信手拈來、不能隨意抄襲、不能偷樑換柱,否則很可能還未賺到項目開發的錢,就已經被起訴到法庭了。
總體而言,伴隨著電影的火爆,哪吒IP的開發前景無疑是廣闊的,但也需找準方向和市場定位,切莫一哄而上,急於求成。祝願哪吒IP這一神話傳說,不僅能夠成功搬上銀幕,也能創新性地展示在更廣闊的文旅百花園,由一枝獨秀演變為百花齊放,不斷煥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青春魅力,助力文旅產業開拓更廣闊發展空間。
撰稿 / 高舜禮(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