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體化」正在重塑地理意義上的京津冀,跨省通勤成為新日常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京津冀交通網絡如同蓬勃生長的根系,將三地緊密聯結。11年間,從定製快巴的靈活穿梭到跨省地鐵的破界延伸,從高速路網的立體交織到世界級樞紐的拔地而起,「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已從藍圖變成現實。這些變化不僅重塑著地理意義上的京津冀,更讓跨省通勤成為新日常,讓「雙城生活」有了可能。

跨省通勤的新選擇

拚車、擠公交是不少跨省通勤族無奈的選擇,如今,舒適便捷的定製快巴成為通勤新寵。「點對點、門對門」,準時準點的定製客運服務在京津冀地區迅速「走紅」,為跨省通勤族帶來全新體驗。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瞭解到,北京市已試點開通北京至廊坊「北三縣」、天津武清區等地區的「京津冀定製快巴」。其採用「預約出行、靈活設站、車隨人走、就近上車」運營模式,按需設站、動態調線,還具有遠端安檢、使用公交專用道等優勢。

2023年11月16日,天津市武清區高村站至北京的通勤定製快巴開通。資料圖/IC photo2023年11月16日,天津市武清區高村站至北京的通勤定製快巴開通。資料圖/IC photo

試點以來,京津冀通勤定製快巴線路已拓展至11條主線和37條支線,其中北京國貿至「北三縣」的3條主線自開通後累計開行超2.3萬個班次,日均客運量5100人次,平均實載率達93.1%,日均減少3000餘輛通勤進出京小客車出行,基本達成1小時通勤目標,有效緩解進出京交通擁堵,降低乘客出行成本。

2024年10月12日,北京至天津海教園的通勤定製快巴開通試運營,這也是目前京津冀間運營里程最長、發車最早的通勤定製快巴。在京從事裝修工作的牛先生家住天津海教園,他一週需三次往返京津。此前,他先打車到天津站,再乘京津城際、轉地鐵去工作地,通勤超兩小時,花費過百元。如今,乘坐定製快巴,從小區門口上車,睡一覺就到十里河地鐵站,單程省下40多元路費,這樣的通勤方式讓他讚不絕口。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環京通勤人員約70萬,其中廊坊「北三縣」通勤者超20萬,自2022年7月開通「北三縣」到國貿地區的通勤定製快巴後,廣受好評。

「路」的延伸也拉近了三地間的交通距離。過去,「北三縣」大廠居民進出京常走的是武興路、友誼大橋一線,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擁堵嚴重。2024年國慶假期前,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通,全線通車,大廠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距離縮短約5公里。假期結束後首個工作日,記者實測後發現,從大廠經廠通路到潞城地鐵站僅約20分鐘,不少通勤族已改走此路。

2024年9月29日,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通,廠通路全線正式通車。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9月29日,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通,廠通路全線正式通車。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通勤族趙先生感觸很深,「這條道路的條件確實更好,我就在通州上班,導航顯示開車從我家到公司只要35分鐘,比之前要快15分鐘,現在大家的出行選擇更多樣,希望以後兩地間的通勤越來越便利。」

隨著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建成通車,京冀兩地間的交通連接變得更加緊密,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之間的主要連接幹線道路增加到了11條。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進程中,首條京冀跨省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穀線)備受矚目。這條線路全長約81.2公里,設22座車站,連通北京朝陽、通州、平穀區及河北三河市,其中河北段長約30公里,設5座車站6個區間。

近期,平穀線河北段燕郊站到神威大街站盾構區間雙向貫通,標誌著河北段第三個盾構區間貫通。截至目前,22號線河北段土建工程已經完成總量的50%。22號線建成後,從河北燕郊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僅需9分鐘,廊坊北三縣到達北京CBD東大橋站最短時間約為32分鐘,大幅提升跨省通勤的出行效率。

越織越密的高速路網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的高速公路可謂「年年上新」,高速路網愈發密集。2014年至今,京昆高速、京秦高速、首都環線高速、京禮高速、大興機場高速、京雄高速、京蔚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構成三地高速公路「主骨架」,為居民出行、旅遊產業、區域經濟發展架起通途。

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全線通車運營,通車後,北京西六環至河北蔚縣通行時間由3小時縮至2小時以內,河北涿鹿縣與北京1小時通達。

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全線通車運營。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全線通車運營。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作為北京正西方向唯一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京蔚高速將直接連通北京市西岸山區和張家口南部地區,並通過二廣高速連通山西大同,通過榮烏高速連通我國西岸地區,通過太行山高速連通太行山革命老區。

北京市交通委工程協調與市場監管處副處長章小軍表示,京蔚高速全線通車後,將有效緩解北京西北、西南通道的交通壓力,給京禮、京新、京藏高速公路分流,提升北京西岸山區的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能力。對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濟和產業轉型、旅遊和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

沿線居民對這條路帶來的變化感受最是深切,門頭溝區齊家莊村村民尚顯清告訴記者,「以前走109國道進城,到門頭溝城區就要兩個多小時,去北京中心城區更久,所以沒事情的話很少進城。高速開通後,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方便多了,節假日年青人也愛回村,村里熱鬧不少。」

京雄高速作為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間的高速主幹線,也拉近了兩地間的公路距離。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五環至六環段貫通,全線通車,北京西南五環駕車至雄安新區可1小時內通達。京雄高速的部分區段與京石高鐵並行,透過車窗就能看到複興號列車飛馳而過。

從路網佈局看,京雄高速是北京連接雄安新區的便捷直通高速,與京港澳、大廣高速形成互補可靠的區域高速公路網,為雄安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交通保障。

軌道上的京津冀助力打造「1小時交通圈」

高鐵作為跨市域交通的重要實現方式,在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過程中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京津冀區域內高鐵總里程已經由2013年的1284公里躍升至2024年底的2669公里,實現對區域內地級市全覆蓋,「1小時交通圈」嶄露頭角,「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然成型。

京津城際鐵路堪稱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經典範例,2008年通車,運營17年,實行公交化運行,最短髮車間隔僅3分鐘,這條連接京津兩地的城際鐵路正在為京津「雙城記」夯實交通根基。

如今,每日七八萬人乘坐京津城際鐵路穿梭兩地,天津居住北京工作、商務往來、週末休閑渡假的群體都在不斷增加,交流合作頻繁。近年來,京津「雙城生活」日漸便利,週五晚、週一早變成了常態化的通勤高峰。

為便利通勤,鐵路部門也在持續優化服務,2024年,北京南站對京津城際快速進站廳進行擴容改造,增加候車面積約260平方米,提升旅客承載能力。

作為京津城際鐵路上的途經站,亦莊火車站2024年10月1日開通運營,填補亦莊新城鐵路運輸空白,織密區域高鐵網。同年12月10日起,京津城際實施新列車運行圖,亦莊站經停列車由6對增至12對,早晚高峰各有1對停靠亦莊站和武清站,亦莊站最晚列車延至21時後,日均發送到達旅客超2300人。

2024年9月29日,乘客在亦莊火車站前合照留念。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9月29日,乘客在亦莊火車站前合照留念。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上,2019年12月30日開通的京張高鐵同樣吸睛,作為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至2024年年底已滿5週年,其間更是完美完成了北京冬奧的服務保障任務。中國鐵路北京局數據顯示,5年來,鐵路部門借助5G、北鬥等前沿科技保障京張高鐵平穩運行。清河站作為始發最大站,5年發送旅客2253萬人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正拔地而起,未來這裏將成為京津冀交通網絡的關鍵樞紐,實現「七線換乘」。

2月12日,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春節過後,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已復工復產,近3600人返崗,預計年底基本建成。十片最具標誌性的「京帆」屋蓋高高揚起,樞紐整體樣貌已經分明。施工人員忙著進行一體化風管安裝、電氣管線安裝、電纜鋪設、裝飾裝修……被切割的鋼管濺出火星,復工復產的場景十分火熱。

據瞭解,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也是「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節點,將集成2條城際鐵路、4條軌道交通、1條市郊鐵路、15條公交接駁線路;實現15分鐘直達首都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機場和河北唐山,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高效輻射京津冀、快速連接中心城區、便捷服務副中心。

2024年4月3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最具標誌性的「京帆」屋蓋。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4月3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最具標誌性的「京帆」屋蓋。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三地」朋友圈

近年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輻射力持續拓展,京雄城際、津興城際、懷興城際廊興段等鐵路通車,讓京津冀三地旅客前往大興機場愈發便捷,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京雄城際鐵路自2020年12月27日實現全線貫通,線路全長91公里,最高時速350公里,設北京大興站、大興機場站、固安東站、霸州北站、雄安站。北京西至雄安最短運行時間50分鐘,北京西至大興機場用時29分鐘,大興機場至雄安站用時19分鐘。

2024年12月18日,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滿一週年,這條線路全長101公里,起自天津西站,接入大興機場站,設6座車站。它也成為京津間繼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後,又一連通雙城的高速鐵路線路。

中國鐵路北京局數據顯示,一年來津興城際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52.3萬人次。運營期間,單日最高發送旅客0.97萬人次,列車數量從初期每日8列增至目前最高18列。鐵路部門也在持續優化運輸方案,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2024年12月28日,大興機場的「朋友圈」繼續擴容。當日,懷興城際廊興段開通運營,廊坊居民迎來出行利好,前往大興機場有了更優選擇,還能通過線路銜接暢達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從廊坊北站最快15分鐘可到大興機場站,最低票價6元,還能直達北京西站。

2024年9月5日,懷興城際大興機場站。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2024年9月5日,懷興城際大興機場站。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開通首日就有不少旅客嚐鮮體驗。旅客孫先生點讚道,「以後去大興機場首選高鐵,便宜又準時,希望未來的車次能更加豐富。」

懷興城際鐵路全長135公里,設13座車站,率先開通的廊興段起自廊坊北站,新建線路39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設廊坊北、廊坊西、禮賢等新建車站,接入大興機場站。固安東至大興機場站城際鐵路聯絡線連接懷興、津興城際。

2025年新年伊始,京雄快線北京段盾構區間雙線貫通,迎來「開門紅」。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京雄快線)永清臨空站—大興機場站區間北段左線和右線相繼洞通,此前南段已雙線洞通,標誌著北京段盾構區間全貫通,即將鋪軌。線路建成後,從雄安航站樓站到大興國際機場僅需30分鐘,對構建京雄一小時都市圈、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意義重大。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張磊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