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蒙古國總理訪華,拓寬中蒙「致富路」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王宇翔
2月14日,蒙古國總理羅•奧雲額爾登訪華。這是其自2021年就任蒙古國總理以來第四次訪問中國。在奧雲戈爾登訪華期間,中蒙簽署了關於甘其毛都—嘎舒蘇海圖口岸跨境鐵路建設、煤炭貿易和塔溫陶勒蓋煤礦產能提升的協議。這是自1955年中蒙簽署二連浩特—紮門烏德跨境鐵路後兩國間的首個鐵路口岸協議,標誌著中蒙在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邁出重要一步。
蒙古國作為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煤炭等礦產資源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對蒙古國的煤炭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額達190億美元,其中,蒙古國對華出口144億美元,佔蒙古國出口總額的91.3%。煤炭等礦產資源是拉動蒙古國對華出口的絕對主力,蒙古國向中國出口的煤炭數量從2022年的3100萬噸躍升至2024年的8300萬噸。臨近蒙古最大煤礦塔溫陶勒蓋的嘎舒蘇海圖口岸,是蒙古國對華出口礦產資源最多的公路口岸。
毗鄰中國這樣廣闊的市場,蒙古國強化對華經貿合作在情理之中,但基礎設施不足嚴重製約了其資源出口的能力。儘管中蒙邊界長達4700公里,但兩國之間的鐵路口岸僅有1個,公路口岸僅有13個。鐵路口岸的匱乏導致蒙古國對華礦產品出口嚴重依賴公路運輸,這大幅增加了運輸成本與通關壓力。且公路運輸的超載問題給蒙古國的公路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擾亂當地牧民生活、破壞自然環境並衍生多種社會矛盾。此外,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特朗普2.0」帶來的潛在貿易戰風險,也對依賴出口的蒙古國經濟造成壓力。
現實讓蒙古深刻認識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拓展穩定的貿易通道,成為蒙古國應對外部風險的重要舉措。甘—嘎鐵路在2027年投入運營後,將極大提升蒙古國對華煤炭出口的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並緩解公路運輸帶來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壓力。該鐵路每年預計運輸3000萬噸貨物,能夠負擔蒙古國近六成的煤炭出口任務。奧雲額爾登曾表示,甘—嘎鐵路通車後,塔溫陶勒蓋的煤炭出口量每年將增加至7000萬噸,從而使蒙古國的煤炭銷售收入每年增加15億美元。須知,蒙古當下外彙儲備也不過50億美元,每年15億美元的貿易收入,將極大助力蒙古國擴大自身外彙儲備規模。
甘—嘎鐵路項目從2004年開始討論,後經長期擱置,直至今天才正式簽署協議。其間的曲折經歷也是蒙古國就發展經濟重要性達成共識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蒙古國社會轉型以來,其國內的民粹主義與保守勢力多次擾亂蒙古國的正常發展進程,讓蒙古國經濟付出慘重代價。痛定思痛,蒙古國希望能夠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保障發展。2024年,蒙古國人民黨在議會選舉席位單獨過半數的情況下仍堅持與第二大黨人民黨等組成聯合政府,正是為了避免黨爭內耗拖累經濟。而今,奧雲額爾登已成為蒙古國20年來唯一任職超過4年的總理。
在政策穩定性與連續性上升背景下,蒙古國聯合政府為國家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在蒙古國政府製定的《蒙古國政府2024—2028年行動計劃》的14個大項目中,甘—嘎等3對口岸跨境鐵路項目位居首位。通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蒙古國可以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提升其對外資的吸引力,並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不久前泰國總理佩通坦訪華引發中泰高鐵熱議一樣,中蒙鐵路所取得的進展,也體現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誠意。
未來,隨著甘—嘎鐵路項目的實施,中蒙將繼續開通滿都拉—杭吉、策克—西伯古倫、珠恩嘎達布其—畢其格圖等跨境鐵路項目,助力蒙古完成「三縱一橫」鐵路網絡目標,並實現與中國、俄羅斯兩國鐵路網的更好聯通。可以預見,隨著中蒙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未來,兩國間將開啟更多「致富路」。(作者係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