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園交通樞紐年內啟用,三線換乘助力京西交通升級

春節假期後,位於京西地區的蘋果園交通樞紐正式復工。作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的中心城重要交通樞紐,蘋果園交通樞紐工程已進入建設衝刺階段。

今天(2月17日)上午,記者在建設現場瞭解到,蘋果園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基本完工,計劃於2025年內全面竣工並投用。未來將實現地鐵1號線、6號線、S1線三線換乘,並接入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還將設置P+R停車場,滿足590輛汽車的停放需求。

工人正在施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工人正在施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樞紐內設置P+R停車場,可滿足590輛汽車停放

蘋果園交通樞紐位於石景山區核心地帶,南鄰阜石路,北靠蘋果園路,東距西五環僅3公里,總用地面積5.82公頃,總建築面積達29.8萬平方米。據正選集團公聯公司蘋果園交通樞紐工程負責人楊燕介紹,項目以「便捷換乘」為核心,採用「一體化設計」理念,將樞紐功能區、商業開發區和地鐵車站有機融合。  

其中,交通樞紐功能區面積9.3萬平方米,涵蓋公交場站、換乘大廳、停車場等設施;商業開發區則包含14.6萬平方米的寫字樓、商業綜合體及配套車庫。「市民未來不僅能在樞紐內快速換乘各類交通工具,還能滿足便利的購物、就餐等需求。」楊燕說。  

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地鐵1號線、6號線、S1線三線換乘,並接入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出租車、P+R停車場等多種交通方式,成為京西地區首個集交通換乘與商業服務於一體的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標杆項目,大幅緩解區域交通壓力。

在交通規劃上,樞紐內設6條常規公交線、4條快速公交線,配建590個小汽車停車位、6個出租車到發車位及1200個單車停車位,充分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園交通樞紐特別設置了P+R停車場,方便市民「停車換乘地鐵」,進一步降低核心城區交通壓力。

作為京西地區首個大型交通樞紐,蘋果園項目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樞紐投用,三線地鐵、快速公交與常規公交將形成「多向輻射」的交通網絡,顯著提升通勤效率。

隨著2025年竣工節點的臨近,這座「站城融合」的超級樞紐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蘋果園交通樞紐北區。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蘋果園交通樞紐北區。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南北雙區聯動,地上地下立體換乘

據正選公聯公司介紹,蘋果園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基本完工,目前正進行室內外裝修、機電調試及市政管線施工,計劃於2025年內全面竣工並投用。

據瞭解,項目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區波浪形的裙房是樞紐的換乘大廳,北區地下3層、地上18層,南區地下4層、地上17層。其中,北區地下一層、地下二層為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的改擴建部分,未來市民可通過地下通道或地上連廊直達南區。

南區地上部分則集中了S1線站廳、公交樞紐及商業設施,快速公交可以通過阜石路高架上的聯絡匝道,直接駛入樞紐內部,實現與地鐵的「零距離」換乘。南北兩部分之間,將通過一條空中連廊跨越蘋果園南路,形成「地上加地下」的立體換乘網絡。  

蘋果園交通樞紐南北兩區地上部分設有連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蘋果園交通樞紐南北兩區地上部分設有連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城建集團蘋果園交通樞紐工程南區標段總工程師張強表示,施工期間最大的挑戰是保障地鐵1號線正常運營。

他告訴記者,項目需在三個方向開挖並暴露地鐵區間結構,國內尚無類似工程先例。為此,團隊創新採用「智能化監測數據管理平台」,實時監控地鐵結構變形,並通過信息化設計優化施工方案。這一技術已獲批北京市級工法,為同類工程提供了重要參考。  

蘋果園交通樞紐南區大廳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施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蘋果園交通樞紐南區大廳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施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公聯公司負責的24項重點工程已全部復工

春節假期後,蘋果園交通樞紐工程全面復工。施工現場,工人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室內裝修與機電調試。

目前,各參施單位管理人員已全部到崗,勞務人員陸續返崗。同時,材料、機械等各類施薪金源正有序進場。為保障施工安全,項目組織開展全面復工安全生產大檢查,並為返崗工人開展安全生產復工培訓,嚴格把控復工復產的每一個安全環節,為後續施工築牢安全基礎。

蘋果園交通樞紐效果圖。正選公聯公司供圖蘋果園交通樞紐效果圖。正選公聯公司供圖

正選集團公聯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趙體表示,公司早在節前便與施工方協調返崗計劃,同時對施工現場、施工設備進行全面排查,對深基坑、腳手架、高模板等危險部位發現的隱患及時整改。

「我們要求各項目必須加強返崗人員操作規程、安全知識全方面培訓。」趙體介紹,當前公聯公司負責的24項重點工程已全部復工,包括北清路、安立路等市級重點項目。對於蘋果園交通樞紐而言,下一階段的施工重點集中於室內外裝修、機電調試、小市政及外能源管線。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