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火輪到人類太空探索,航空航天科學家走進北京豐台11校宣講
「哪吒是怎麼飛起來的?」「腳踏風火輪!」「對了,飛行既需要風,也需要火,飛機火箭也是這樣的……」2月17日,北京市豐台區第五小學的孩子迎來「開學第一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教授陳誌英以寒假爆火的「哪吒」話題引入,給學生們帶來了航空航天知識盛宴。
今天是北京市中小學校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北京市豐台區11所中小學校同步啟動「雙百計劃」,首批啟動校包括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錢學森中學等科技創新特色校,1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開啟航空航天「科學家進校園」育人新生態。

從古代「飛行夢」到太空探索實踐
「人類能否像鳥一樣自由飛翔?」「哪吒是怎麼踩著風火輪上天的?」「《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是如何肋下生翼的?」……2月17日上午,陳誌英從人類的飛行夢想及神話傳說引入,為北京市豐台區第五小學的學生們帶來《腳踏風火輪去飛翔》主題的講座。
「風箏放飛借助的是風,孔明燈放飛借助的是火……」講座中,陳誌英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相關航空知識,包括雄鷹如何展翅翱翔、飛機的飛行特性、噴火的航空動力等。「地溝油能做發動機燃油嗎? 」現場,陳誌英還向孩子們拋出多個趣味小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實際上,陳誌英解釋稱,以餐飲廢油作為生產原料,在加氫處理後得到的混合油,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到80%。然而由於生物航油成本較高,推廣存在一定難度。
「儘管人類沒有翅膀,但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通過理解和應用鳥類飛行的原理,我們創造了多種類型的飛機,在規模、飛行高度、速度、航程和複雜性方面超過了鳥類。」在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潘翀帶來《從師法自然到超越自然:科技如何創造飛行》主題講座,向學生們闡述科技與飛行的關係。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丹恩玉林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台實驗小學的《去浩瀚太空、解生命之謎》講座中,為學生們揭示了太空與生命的奧秘,帶同學們領略了人類成功飛向太空的艱辛探索歷程。他深入航天醫學領域,聚焦「空間環境對人有什麼影響?」這一核心問題展開講解,隨後又延伸到「空間環境與生物安全」以及「空間科學載荷」等前沿內容,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航天科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在北京市中小學生開學首日,還有多位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學者走進豐台區中小學校。《從紙飛機開始認識飛機》《致敬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飛船返回記》《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宇宙》《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多個航空航天主題的科普講座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豐台實驗學校、北京市豐台區太平橋學校、北京錢學森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台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北京市趙登禹學校、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台實驗學校、北京市豐台區第七小學同步開講。

專家向學校捐贈航空航天科技課程資源包
記者瞭解到,202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發起「雙百計劃」,將邀請百位航空航天科學家走進中小學校作科普報告,激發學生對航空航天領域的興趣,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雙百計劃」倡議發出後,豐台區教委遴選了50所中小學校參與「雙百計劃」活動。
航空航天專家們不僅帶來科普報告,現場還為各個學校的學生們現場捐贈了「星辰啟航」航空航天科技課程資源包。豐台區教委創新人才發展中心主任孫震介紹,這些航空航天科技課程資源包涵蓋了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等豐富的課程內容及專業的實驗實踐套材,旨在通過系統的航空航天知識學習和動手實踐,體驗航空航天的魅力,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星辰啟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課程是由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牽頭,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全國航空航天科研領域的頂級專家精心打造的。課程將秉承「學、思、踐」相融合的進階式教學模式,在後續階段與學校課程、課後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落地推廣。
孫震表示,「百名科學家進百校」計劃不僅精準對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國家戰略要求,更系統性設計科學家進校園課程體系、實踐平台和成長通道,豐台區將以「雙百計劃」為引擎,打造教育強國建設的「豐台範式」。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