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城市的記憶、文化的殿堂

在長春這座城市的心臟地帶

人民廣場的東北角

矗立著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築

幾十年來

這座建築與長春人民的回憶

緊密相連

無數人曾在這裏

看過人生中的第一場電影

逛過人生中的第一次畫展

這座建築

就是名列新中國成立初期

「長春十大建築」之一的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建築檔案

建築名稱: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建築坐標:人民大街5688號

設計單位:長春冶金建築學校

設計者:黃金凱(主持)

施工單位:長春第一建築工程公司

竣工日期:1958年1月1日

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

文保等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壯觀的建築

新中國成立之後

一座座工人文化宮

在祖國各地拔地而起

而長春的工人文化宮

也在時任市長周光的統籌規劃下

開始了建設

這座建築

成為當時長春的一項重點工程

周光曾表示

我們的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

盡心盡力地勞作著

作為領導者

就要盡其所能

安排好他們的休息和娛樂

經過反復比較

長春市中心人民廣場的黃金地段

被選為工人文化宮的建設用地

面對建築材料緊缺的狀況

周光曾親自組織人員四處籌措

聽說長春郊外

有個日偽廢棄的舊機車車庫

便親自帶人察看

並批準市總工會

使用其中的鋼材作為建築材料

許多的青年工人、學生

也參加了修建這座建築的義務勞動

20世紀50年代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20世紀50年代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

1958年元旦

這座宏偉的建築

建成竣工、投入使用

建築總面積1.68萬平方米

整體五層

建築立面造型構圖嚴謹

細部簷口裝飾線角

具有明顯的民族建築裝修特徵

這座建築

曾作為當時的代表性建築

被列入中國建築學會主編的

《民用建築設計圖集》

《民用建築設計圖集》中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資料圖片《民用建築設計圖集》中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資料圖片

建成後的工人文化宮

成為那個時代

長春人民重要的文化娛樂場所

20世紀70年代的一則材料

曾詳細記述了

這座建築的功用

走進文化宮的正門

是寬敞的前廳

各種醒目的裝飾

使人彷彿走進藝術的殿堂

文化宮大劇場

是理想的文藝演出場所

劇場擁有座席1450個

寬敞舒適

建成之初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平面圖 資料圖片建成之初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平面圖 資料圖片

文化宮二樓迴廊和二樓西側

是理想的書法、繪畫、攝影展覽場所

這裏每年舉辦

各種類型的書畫展覽

形態各異的山浪花鳥

筆走龍蛇的書法藝術作品

吸引著眾多的書畫愛好者

當夜幕降臨

華燈初放之時

從文化宮三樓、四樓那寬大的窗戶里

便飄散出陣陣悠揚悅耳的音樂之聲

這是三、四樓兩個舞廳正在營業

來這裏跳舞的人絡繹不絕

舞廳總是滿員

五樓小劇場

既可放電影

也可以舉辦小型文藝演出

還可以舉行小型會議

工人文化宮內的舞會,曾留下許多人的青春回憶 資料圖片工人文化宮內的舞會,曾留下許多人的青春回憶 資料圖片

一代代長春人

在這座宏偉的建築中

留下了屬於自己的青春記憶

在人們的記憶中

文化宮就像一座精神殿堂

盛滿了激情和美好的夢想

很多老職工說

他們至今仍記得當年第一次

在這寬敞、莊重、大氣的文化宮里

參加長春市職工歌詠大賽的情景

大家精神飽滿、豪情滿懷地

高唱

《咱們工人有力量》《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為祖國獻石油》《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等歌曲

憑著那個時代的熱血激情

投身長春市各項經濟建設中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

進入新世紀之後

這裏還開設了東北首家數字電影院

是長春市第一家舉辦零點首映的影院

《英雄》《無極》等片的零點首映

引領了長春人觀影文化的潮流

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春人的觀影習慣

文化的搖籃

建成後的工人文化宮

不僅成為那個時代

長春人民重要的文化娛樂場所

也成為這座城市乃至這片土地

諸多文化事業的搖籃

這裏曾見證了「吉劇」的誕生

1958年10月

在東北三省協作區第四次會議上

周恩來總理提出

要繁榮發展東北的文化

豐富創造自己的地方劇種

1958年,工人業餘劇團在後台準備演出資料圖片1958年,工人業餘劇團在後台準備演出資料圖片

在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

桑治振庭的提議下

吉林省的戲劇工作者

在二人轉《藍河怨》的基礎上

創編出了用於演出的新劇《藍河怨》

1959年9月

《藍河怨》

在長春工人文化宮進行了演出

演出大獲成功

曾任吉林省作家協會主席

吉林省吉劇團團長的作家王肯

曾這樣回憶當時的盛況

最碰我心的

是他們談論新劇種

(那時還未命名為吉劇)

他們看過第一個劇目《藍河怨》

其實我早就惦念這齣戲了

一日華燈初上

我注視文化宮門前

《藍河怨》的宣傳板

很想看戲

無票進不去……

此番新劇種擊碎我寧靜的心

勾起我創作的癮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

桑治振庭曾在

《「藍河怨」與新劇種》中寫到

《藍河怨》的上演

給創造一個優美動人的新劇種

鋪好了第一塊基石

1960年2月5日

新劇種的第二個實驗劇目《桃李梅》

在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正式公演

在公演前三天

《吉林日報》刊登了

「桃李梅演出預告」

這也是「吉劇」的名字第一次公開面世

自文化宮劇場首演以來

《桃李梅》在長春市各劇場輪番上演

吉劇這個名字

傳遍了吉林省的廣大城鎮和鄉村

1960年,《桃李梅》的演出海報資料圖片

這裏曾展出過眾多名家的書畫

1961年的中秋佳節

張伯駒、潘素夫婦

接到一封來自吉林長春的電報

桑治振庭在電報中稱

吉林地處東北腹地

物埠民豐

百業待舉

並表達了對張伯駒夫婦

來吉林工作的渴望

在盛情邀請之下‍‍‍‍‍‍

張伯駒、潘素夫婦北上長春

張伯駒、潘素夫婦 資料圖片張伯駒、潘素夫婦 資料圖片

1962年元旦

在這座落成不久的建築中

曾隆重舉行了一場畫展

開幕當天,盛況空前

李子喻、孫天牧、佟雪凡等畫家

都參加了這次畫展

而剛剛來到長春的潘素

作為參展的唯一一位女畫家

格外引人注目

吉林日報在當年的1月7日

用一個版面

刊登了這次畫展的作品

潘素的《江山雪霽》

被排在最顯赫的位置

時人蘭海天曾撰文記述此事

並對文化宮的這次畫展

予以了高度評價

從這次畫展開始

我省的國畫界

可以說是初創而成了

言及至此,心中著實高興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

這裏還曾是吉林省電視事業的起點

1959年

在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十週年之際

吉林省的第一家電視台

「長春實驗電視台」

宣告成立

這個新生的電視台

台址就設立在

工人文化宮的四樓

它正是今天

吉林廣播電視台的前身之一‍‍‍‍‍‍‍‍‍‍‍‍‍‍‍‍‍‍‍‍‍‍

1959年10月1日

電視台進行了第一次試驗播出

由於技術的限制

當時每週只能播出一次

黑白電視節目

1959年,電視台的電視發射機資料圖片1959年,電視台的電視發射機資料圖片

但隨著這座電視台的開通

許多吉林人民

得以第一次看到電視節目

1960年1月14日

《長春日報》刊登了一篇

記述吉林省農民第一次看電視的通訊

通訊中寫道

社員們聽到電視進了咱村的消息

都非常高興

大家越看越有滋味

一直看到9點多鍾

……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長春市工人文化宮舊照 資料圖片

建築的複興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各類文化娛樂活動不斷湧現

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滄桑的工人文化宮

也走過了一段徬徨時期

面對困境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也開始了轉型

升級之後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影院 資料圖片升級之後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影院 資料圖片

2021年

歷經三年的升級改造

這座陪伴人們幾十年的建築

以嶄新的面貌

呈現在人們面前

全面升級的數字觀影廳

以及舞蹈廳、書畫廳等設施

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

煥發出全新的風貌

升級之後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資料圖片升級之後的長春市工人文化宮 資料圖片

如今

這座優雅的建築

已經陪伴了長春人民

走過了六十多年的漫漫時光

輕撫已被磨得發亮的扶手‍

踏上飽覽風霜的水磨石樓梯‍

依稀之間

你彷彿能夠穿越時空

聽到幾十年前

餘音繞樑的戲劇唱腔

經久不息的如潮掌聲

浪漫婉轉的舞曲

一絲不苟的播音

這些聲響‍‍‍‍‍

來自時光的深處

又將飄向遙遠的未來‍‍

(作者: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