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通控股推進港股上市,品牌授權「依賴症」待解

在衝擊「中國香水第一股」的路上,穎通控股還面臨著一些挑戰。2月1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穎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穎通控股」)更新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上市進程,由BNP Paribas(法國巴黎銀行)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此前在2024年7月,穎通控股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由於6個月的有效期已滿,其上市申請在今年1月被標記為「失效」。

六個月淨利潤1.155億元,超八成營收來自香水

在招股書中,穎通控股將自身定位為「中國最大的香水品牌管理公司」,其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1987年,彼時,穎通控股的主要經營附屬公司之一「穎通遠東」把一個巴黎品牌的香水引進中國市場,開創了將進口香水產品帶入中國市場的先河;2005年,該公司開始在中國市場管理Hermès(愛馬仕)的香水產品,並借此迅速打開知名度;隨著在香水市場的多年經營,穎通控股於2022年以「Santa Monica(聖曼尼加)」為名,推出了自有品牌。

穎通控股目前管理的外部品牌共有66個,包括Hermès(愛馬仕)、VanCleef&Arpels(梵克雅寶)以及Chopard(蕭邦)等,其中,59個品牌在中國市場擁有獨家授權或分授權,涵蓋香水、護膚品以及彩妝、個人護理產品、眼鏡、家居香氛等領域。

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財年內,穎通控股的營收分別為16.747億元、16.991億元以及18.638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1.709億元、1.731億元和2.065億元。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其營收達10.644億元,淨利潤為1.155億元。

圖/穎通控股招股書截圖圖/穎通控股招股書截圖

按產品類別劃分,香水是穎通控股營收的「主力軍」。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香水的營收佔比數別達89.3%、88.5%、81.7%和83.1%。相比之下,其銷售個人護理產品及家居香氛產生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不超2%。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各報告期內,由於公司所售香水中,建議零售價相對較高(1000元-2000元)的香水比例增加,穎通控股的香水平均售價呈增長趨勢。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財年內,其香水銷量分別為710萬件、650萬件和670萬件。

依賴品牌授權商發展業務,自有品牌營收佔比不足1%

雖然近年來營收與淨利潤保持增長,但從業務模式來看,穎通控股主要從分銷採購自有品牌授權商的產品中產生收入,「我們幾乎所有收入均來自銷售香水、護膚品、彩妝、個人護理產品、眼鏡及家居香氛的外部品牌」,該公司表示,其銷售的產品主要來自歐洲、日本及美國的品牌授權商。

各報告期內,穎通控股主要從外部品牌授權商處採購品牌產品。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其向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達8.107億元、6.981億元、7.715億元以及4.765億元,分別佔總採購額的85.1%、84%、81.6%及79%。

依賴外部品牌代理的商業模式也為穎通控股帶來了風險。

例如,2022年12月,穎通控股與一家奢侈品品牌的主要品牌授權商簽訂的分銷協議到期,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穎通控股通過該協議獲得的收入為4.247億元,佔總收入的25.5%,不再續約的主要原因是該品牌授權商決定自行在中國市場經營。

據悉,穎通控股與品牌授權商訂立的大部分協議的初始期限為三年至五年,而該協議「可由品牌授權商在發出事先書面通知的情況下予以終止」,穎通控股與品牌授權商續簽協議則「通常須經雙方同意」。在招股書中,該公司坦言「我們依賴品牌授權商(包括品牌所有者及其一級授權經營商)來發展業務」,如果未能與品牌授權商取得穩定合作,其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均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從營收佔比來看,目前穎通控股的自有品牌「難挑大樑」。

截至2024年9月30日,該公司僅擁有一個自有品牌「聖曼尼加」,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該品牌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00萬元、530萬元、1700萬元以及650萬元,營收佔比數別為0.1%、0.3%、0.9%和0.6%,均不足1%。

此次IPO,穎通控股的目的之一就是繼續投資發展自有品牌,就「聖曼尼加」來說,「我們將微調產品分類,使之更加切合目標客戶的偏好及消費力」,同時計劃在該品牌下開發家居香氛,以抓住細分市場中不斷增長的機遇。

此外,穎通控股還計劃收購或投資護膚品牌,在選擇標的時,將主要考慮地理位置(以位於中國或亞太市場的品牌為主)、穩健的經營情況和市場聲譽、多樣化的產品組合等因素,不過,目前「尚未發現任何合適的收購或投資目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錚

編輯 林子

校對 楊利

封圖 「穎通中國」微信公眾號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