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褥子故障引發火災,海澱消防3分鐘破門救出八旬老人

新京報訊(記者彭鏡陶)新京報記者獲悉,2月9日22時許,北京海澱區萬壽路街道一居民家中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和微型消防站、社區密切配合,消防救援人員到達起火現場後第一時間破拆防盜門,將被困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移交120進行救治。

消防救援人員破拆防盜門。圖源:海澱區消防救援支隊消防救援人員破拆防盜門。圖源:海澱區消防救援支隊

火災發生後,鄰居聞到了煙味,第一時間報警。同時,社區工作人員也在居民群裡看到居民發消息,稱隔壁著火了。「這家平時是一名八旬老人和女兒同住,鄰居報警後,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了老人的女兒,發現只有老人一個人在家,而且門也是反鎖狀態,我們告訴消防員基本情況,消防員果斷選擇了破拆防盜門。」社區書記唐鵬說。

消防救援人員在去往現場的路上,就啟動了聯勤聯動機制,通過可視化電台聯動離著火建築最近的印象城微型消防站先行到場,下達命令做好小區人員疏散警戒。消防救援人員同步通過前期建成的疊加轄區建築基礎信息與消防作戰資源的「數字化轄區防消聯勤一張圖」,及時瞭解了著火建築結構圖、小區消防通道、附近水源及社區樓門長、起火房間常住人員等關鍵信息,並進一步聯繫了社區樓門長和老人家屬核實老人被困情況。

22時50分,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成立2個滅火組、2個破拆組、1個搜救組和1個登高組。破拆組第一時間對防盜門進行破拆,登高組在外部架設兩節拉梯破拆防盜窗,開闢多條救生通道。

參與救援的特勤站助理指揮員吳碩回憶道:「到達現場後,我們看到樓道里不斷冒出黑煙,用時3分鐘破門。搜救組出動,將被困老人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脫離危險。緊接著,我帶領滅火組衝入室內滅火。」

23時01分,明火被成功撲滅。事後消防部門初步判定,這起火災系電褥子發生電氣線路故障所致。

此次滅火行動,消防部門與屬地之所以能聯動配合、快速有效處置,除了海澱消防訓戰模式改革的顯著成效以外,還得益於前期與街道、社區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工作機制。

「一方面,街道、社區履行了主體責任,組織社區網格員、樓門長等,全面摸排過鰥寡孤獨及關愛人群,建立消防安全台賬,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另一方面,我們消防部門依託’週末宣傳日’和每日’防消聯勤’工作,協同街道、安委辦、社區等相關同誌和樓門長一起定期入戶探訪,宣傳消防安全,排查火災隱患。」海澱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張巍說。

據瞭解,在對周邊微型消防站定期開展消防培訓工作基礎上,海澱區消防救援支隊建立了「隱患雙報」機制,微站網格員每日巡查、消防力量每週聯檢,形成風險防控閉環。下一步,海澱消防將以冬春火災防控宣傳活動為契機,加大日常走訪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力度,提高此類人群及其親屬子女等監護人的消防安全防範意識,增強居民防火自救能力。

編輯 楊海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