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司機稱商業險投保難價格貴,專家:用科技手段審視這一市場
商業險投保難,成為一些地方貨車司機的一大難題。
近日,河北唐山的貨車司機薑成(化名)向澎湃公眾互動平台「服務湃」(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稱,自己的一輛營運型貨車車險即將到期,想買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下稱「中國人保」)旗下的保險,卻被告知只能買交強險,無法購買商業險。

他稱,這輛車是去年3月買的,沒有任何出險、違章記錄。他諮詢多家保險公司的商業險後,均遭到拒絕。唐山的貨車司機楊建(化名)也遇到了上保險難的問題。截至目前,二人均未成功購買商業保險。
針對營運貨車的商業險投保難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認為,這反映了車險行業存在費率與風險不匹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應當促進車險科技化發展,做到信息透明,矯正車險中的費率扭曲。
貨車商業險投保難,被告知「無法錄入系統」
近日,薑成告訴澎湃新聞,去年3月底,他購買了一輛燃氣牽引車。第一年的保險單顯示,他購買了陽光保險旗下價格為4480元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製保險(下稱「交強險」)和價格約為1.5萬元的機動車商業保險(下稱「商業險」),保期為一年。
2025年2月,保險即將過期,他想購買中國人保旗下的保險。他稱,2月5日,他先後兩次致電中國人保工作人員,被告知無法錄入系統,只能購買交強險。
2月6日,他撥打中國人保客服電話投訴這一情況,隨後一名工作人員加了他的微信溝通。他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該工作人員稱,「現在我們這上不了,管控」,薑成詢問「管控是什麼意思」,對方稱「就是這個車在我們這隻要一提交核保的話,都是不通過,上不了」。其還在微信中提及,「我上午上個大車,也是上不了」「現在很多公司都受管控」。
薑成稱,買車後的一年,車沒有違章,也沒有出過事故,不明白為何無法購買商業險。
同樣來自唐山的貨車司機楊建(化名)也遇到了上保險難的問題。他稱,當他致電中國人保諮詢時,對方稱,只能出交強險,別的上不了。他說,由於交強險賠償有一定的上限,貨車事故的賠償中商業險佔比更大,「像這種不給上(商業險)的,那跑車的時候心裡都沒底。」
此前,薑成也嘗試通過中介聯繫其他保險公司。他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平保安險的方案為21,760.63元/年,含交強險、商業險與車船稅。但後來中介告訴他,「平安又不要了,不給核保。」2月13日,他諮詢唐山玉田縣平安財險門店,工作人員稱無法購買商業險。
針對薑成購買商業險被拒一事,2月10日,澎湃新聞聯繫了中國人保河北分公司。
11日,河北分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10日晚,工作人員已與薑成溝通保險報價,但尚未達成一致。在被問到此前工作人員所說的「管控」相關問題時,對方稱,當地監管部門有指導意見,「誰的續保誰處理」,並且稱「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管控規則,是需要去跟上級公司去請示」。
監管部門曾發文要求做好營運車輛保險承保工作
一邊是保險公司面臨承保壓力下的花式拒保,一邊是包括貨運車在內的營運車輛投保無門,監管部門還為此專門發文。
2021年,銀保監會財險部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於切實做好營運車輛保險承保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公司要立即調整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考核指標等方面對營運車輛商業保險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從源頭上引導基層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提高對營運車輛承保的積極性。此外,大型財險公司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承保營運車輛商業保險,促進營運車輛商業保險實現願保盡保。
儘管銀保監早有明確指示,但市場境況卻截然不同,營運車輛商業險近年來一直遭遇投保難。
關於營運貨車投保難問題,證券時報2021年6月報導顯示,據華東地區一家險企中層人士瞭解,營運貨車投保難在一些地區一直不同程度存在,在2020年車險綜合改革後日漸突出,主要是各保險公司都根據賠付率來倒推商業險定價,各公司模型大同小異,因此賠付率高的營運貨車業務迅速被市場主體拋棄。一位有過地方保監經歷的險企人士稱,這背後是保險公司對營運車輛業務盈利性的考慮,因為營運車保險價格難以覆蓋成本,做這塊業務會虧損。
據央視新聞2024年12月報導,無論是新車還是舊車,在一些地區,各大保險公司明確拒絕為新能源貨運車輛承保商業險。報導還稱,有保險中介人員稱,商業險並不是強製的,主要是因為車的賠付太高了,特別是新能源車電池的賠付,畢竟保險公司也是要盈利的。
專家:提高車險管理科技化水平,保險費率可根據風險動態調整
如何重新盤活營運車輛保險市場?相關專業人士表示,需要運用科技手段來重新審視這一市場,加強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投保人有保險需求,交強險保險公司不能拒保,但在商業車險方面,未有規定要求不能拒保。若是虧損險種,保險公司提高費率,這從市場層面來講並沒有問題。
但他也指出,保險公司如果一段時間內一刀切地關閉核保關口,不論風險高低,一律拒絕某一類車型,會導致低風險的優質標的也無法投保。優質標的找不到保險,或者無法按公允費率獲得保險,費率與風險不匹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
同時,王國軍還提及,目前車險的科技化水平仍有不足,閑時退費、UBI車險(基於車主駕駛行為以及車輛使用相關數據相結合的可量化的保險)等,應跟上信息科技的發展步伐。
他認為,最近出台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可能是好的契機,允許保險公司收集車輛的使用情況和駕駛信息,即時調整保險費率(根據上個月的用車情況,調整下個月的費率),做到信息透明,千人千單,矯正車險中的費率扭曲。
截至記者發稿,向澎湃新聞投訴的薑成、楊建二人均未成功購買商業保險。
薑成2月11日曾告訴澎湃新聞,中國人保工作人員在10日晚聯繫他,報價約為3.06萬元,其中商業險報價約2.6萬元,他認為價格不合理。楊建也稱,他諮詢了其他保險,「金額大,兩三萬」,「以前沒這麼嚴,現在一年比一年不好上,一年比一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