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吒兒」鬧進博物館,湖北這些「文物彩蛋」藏不住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陳聲宇 汪筠 實習生 張斕馨
據網絡平台數據,2月18日晚,《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累計票房(含預售)超過《頭腦特工隊2》,票房成績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進入全球票房榜前8!
電影中眾多元素蘊含著文物巧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發現,這些「文物彩蛋」在我省多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有所體現,觀眾不妨「按圖索驥」到博物館打卡尋寶。
不少觀眾還驚喜發現,原來千百年來哪吒一直鮮活存在著,除了電影里的「文物彩蛋」,還有哪吒鬧海、保殊飛昇、「大腦門」壽星駕鶴倚鹿等造型的陳設、飾物,早已融入古人生活。
【武漢博物館】
千百年來「哪吒」早已融入生活
在武漢博物館,連日來,不少觀眾自發跟著「哪吒」來館尋找「文物彩蛋」,解鎖隱藏劇情。
館方專家介紹,在桑治遼金元時期,哪吒鬧海故事就開始萌芽;明代,諸多典籍、小說的記錄和描述,將哪吒的形象及故事進一步完善;清代,哪吒的故事在說唱與戲曲藝術中更為豐富並廣泛傳播,迎來「高光」時刻。
武漢博物館收藏有多件清代玉器——「白玉哪吒鬧海」「哪吒立蓮青玉像」「‘哪吒鬧海’白玉飾件」,其上的「哪吒」形象,親切生動,惟妙惟肖。



此外,該館收藏的唐代龍紋玉珮,龍昂首盤身,體態豐腴,遍體細密均勻鱗紋,則讓人聯想到哪吒鬧海故事里的「龍族」。該館收藏的青花海水白釉龍紋膽瓶,與電影里敖丙的法器有幾分相似。瓶上遊龍於海的圖案,彰顯海浪滔天、遊龍翻騰的氣勢。


《哪吒2》里的無量仙翁及其座下的鶴童、鹿童,在武漢博物館也能尋覓到幾分蹤影。該館收藏的一件牙雕壽星像,刻畫的正是山石之上盤坐的壽星,高額長髯,山石之下鏤空雕有鶴、鹿等。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這裏竟藏著「結界獸」
《哪吒2》中兩個「遇到誰都能扛3秒」的結界獸,一言不合就吵架,面對外敵時卻展現出驚人的團結與防禦力,這種反差萌逗笑了無數觀眾。

結界獸粗眉、大眼、高鼻、寬嘴、方形耳朵,面部覆以黃金面罩,誇張的造型讓人過目難忘。這些特徵與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典型文物的某些元素高度契合,憨態可掬又不失威嚴。
眼下正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熱展的「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多件重量級三星堆文物仍在展出,包括青銅大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等。其中,青銅大面具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體量最大、保存狀況完好的大型青銅面具。


哪吒的3歲生辰宴上出現的觚和鐃,都是古代青銅器常見的類型。作為酒器的觚和打擊樂器的鐃,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基本陳列「江漢泱泱商邑煌煌——盤龍城遺址陳列」及特展「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均有展出。

【湖北省博物館、隨州市博物館】
這些青銅器與「天元鼎」相似度頗高
被無量仙翁稱作「闡教根基」的天元鼎,是玉虛宮里煉丹的重要法器,在電影中呈現的視覺效果極為震撼。

天元鼎的形象設計頗具特色,充分汲取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養分。其整體造型,借鑒了商周時期青銅鼎的扁球形腹和柱足設計,紋飾則融入了常見的饕餮紋和雲雷紋。
湖北多家博物館都能看到類似文物的身影。如,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就展出一件出土於新干大洋洲遺址的虎耳虎形扁足青銅鼎,為淺圓腹,圜底,虎形扁足。

大鼎整體呈現出的渾圓造型,和古代名叫「敦」的青銅器如出一轍。敦曾是供古代貴族享用的盛食器,用於盛放五穀。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嵌地幾何雲紋銅敦、隨州市博物館收藏的菱形勾連雲紋敦,都是其中的精品。


哪吒母親殷夫人用的青銅劍,鋒利精美,被認為借鑒了越王勾踐劍的元素。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越王勾踐劍,圈粉無數,堪稱「天下第一劍」。


「從電影走紅海內外,到博物館里打卡尋寶,哪吒的故事傳承千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來鄂參觀的上海遊客柳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