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戰」到攻堅 遼寧加快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振興東北

在「新春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後,遼寧省舉辦了7場系列新聞發佈會,總結2024年經濟運行情況及2025年重點工作部署。尤其是2月14日至15日,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總結會上,吹響了新一年的「衝鋒號」。

2023年作為首戰之年,《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簡稱「《三年行動方案》」)發佈;2024年作為攻堅之年,遼寧GDP同比增長5.1%,連續8個季度趕超全國水平,位居全國第16位;2025年,遼寧GDP增長目標確定為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8%。

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遼寧曾創造了1000餘個共和國工業史上的第一。如今,在深入落實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戰略背景下,遼寧又將如何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樣本?

GDP增幅連續8個季度趕超全國水平

遼寧有諸多身份標識,其中,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遼寧產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不過,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是束縛遼寧工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傳統產業佔比較大,新興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為此,《三年行動方案》中強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歷經兩年,從2024年來看,遼寧GDP同比增長5.1%,連續8個季度趕超全國水平,總量居全國第16位。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已有11個市GDP總量超千億元,瀋陽、大連則逼近萬億元,特別是大連,明確提出要「高質量衝刺萬億GDP城市」。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2024年,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創十年來最好成績。其中,盤錦、葫蘆島、本溪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產業轉型升級是遼寧工業振興的必經之路。目前,遼寧正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推進傳統製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升級。2024年,遼寧新型隱身戰機殲-35A、1000千瓦功率等級內電混合動力機車、全球最大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用曲軸等創新成果相繼亮相。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遼寧瀋陽航空集群、瀋陽大連工業母機集群、大連盤錦綠色石化集群等3個集群入選,遼寧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增至4個。2024年,遼寧22個重點產業集群營收佔全省規上工業約61%,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收比重首次超過1/3。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下一步,先進製造業仍會是遼寧經濟的發力點。

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杜長征表示,2025年,圍繞22個重點集群,打造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台,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

據悉,近日,遼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面向全省人社領域出台若干措施,加強人社領域「一攬子」政策供給,用好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降費率等惠企減負政策「工具包」,提出支持加快建設22個重點產業集群,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關鍵一仗

近日,遼寧省14市陸續公佈了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各地增長目標也全部揭曉。2025年,遼寧GDP增長目標是5%以上,各市均不低於此。具體來看:阜新為6%以上,本溪、錦州為6%,朝陽為6%左右;瀋陽、大連、丹東為5.5%以上。

對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穩妥的方案。今年很多城市都經歷了去年的壓力測試,對風險環境都會有清晰的認識,所以確立的目標較為穩妥。

從目前來看,東北地區在機制體制創新、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引入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未來需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遼寧而言,營商環境是事關全局的發展戰略問題。為此,遼寧開年即錨定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如魚得水’的獲得感、‘如沐春風’的禮遇感、‘如鳥歸巢’的歸屬感。」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遼寧省委書記郝鵬說,「誰破壞遼寧的營商環境,誰就是在破壞遼寧的振興發展,就是在破壞遼寧的未來,就是在破壞遼寧人民的幸福。我們對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手軟、絕不姑息!」

在陳耀看來,由於受傳統體制機制的影響,改革需要聚焦問題,突出重點,破解難點。遼寧是整個東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的體制機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改革需要尋找切入點,目前重點是努力建設法治政府,致力於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可以說,遼寧重視營商環境建設是抓住了根本。

「目前各地的競爭實際上是營商環境的競爭。要素資源的爭奪關鍵在於營商環境,其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法治政府、政府信用、政府服務意識和行政效率等,都需要紮實做好。」陳耀表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內涵很豐富,不僅需要細化,逐條對標發達地區和國際標準,還要有具體的措施和行動。

盤和林也認為,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投資者,為遼寧帶來新的資金和技術,促進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壯大。另外,良好的營商環境也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過減少行政審批流程、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等手段,可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對於遼寧來說,「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實現創新驅動,能夠提高科技包容性,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維護公平市場競爭環境,從而鼓勵創新。良好的營商環境還能夠實現人才集聚。」盤和林如是說。

優化營商環境也被遼寧視為《三年行動方案》要打好的關鍵一仗。2月12日,在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遼寧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哲表示,2024年,省紀委監委全面梳理、立案查處破壞營商環境問題線索5439件。今年年初,省紀委監委以「一號文件」,向社會公開發佈《2025年營商環境監督行動方案》。

政策「組合拳」加速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

「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是為招商引資提供助力,引進能促進產業轉型的大型企業。畢竟此前東北的投資環境,讓大家有些餘悸。從目前來看,尋找頭部企業更需要走出去。不僅需要吸引國內資源,還要吸引國際資源。今年開春,許多地方組織團隊到國外招商。」陳耀說。

「遼寧過去與一些國家的城市和企業是友好城市以及合作夥伴的關係。魯爾區是德國的老工業基地,目前早已經轉型成功。現在可以走出去,學習經驗和招商引資等結合起來,加快轉型。」陳耀還建議,加強與周邊地區的開放合作,遼寧距離京津冀近,瀋陽與北京是對口合作城市,可以加強重大區域間的合作,吸引更多資源,在遼寧形成集聚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2月13日,郝鵬在瀋陽會見德國迪高斯米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史提芬·白蘭特爾一行。迪高斯米爾集團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20多年一直深耕遼寧市場,2023年在瀋陽設立中國區總部,這也是對遼寧營商環境和發展預期投下「信任票」。

據悉,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樣本,遼寧近年密集出台穩經濟政策組合拳。2月6日,遼寧省發佈《遼寧省經濟社會若干領域穩增長惠民生政策舉措》,此次政策重點加大工業項目支持力度,覆蓋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及未來產業佈局,同時延續促消費活動等既有舉措。

對此,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韓冰表示,對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今年遼寧提出了加大對工業項目建設,推動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提升電商供應鏈服務水平,發展多式聯運,加快建設「沈大氫能高速走廊」,提升養殖場智能化水平等9條政策舉措。其中,對於符合要求的工業建成投產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助支持。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今年遼寧的工業轉型發展仍將承壓前行。對此,盤和林則建議,擴大民營經濟在遼寧經濟中的佔比,要針對民營經濟出台政策;要適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以包容性的政策環境歡迎民營企業,促進民營企業發展;財政要向人才傾斜,留住人才是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關鍵。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遼寧《三年行動方案》決勝之年。郝鵬強調,要抓好穩油、穩鋼、穩車,推動產業優化佈局和升級改造,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手並重,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補短板過程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製圖 師春雷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