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3》陷流量迷途 應讓演技綜藝回歸演技本身
封面新聞記者 雷蘊含
如果要論起國內那些討論度爆表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系列絕對無法被忽略。幾年前播出的前兩季,留下的不僅有憑藉精湛演技出圈的片段,還有許多因為過於「抽像」而形成的「梗」,並且至今還在網絡上流傳甚廣。
近日,《演員請就位》第三季以強勢姿態回歸。節目未播先火,在官宣陣容之時就一石激起千層浪。首先,導師陣容堪稱豪華:陳凱歌、章子怡、吳鎮宇……甚至還有獲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法國影后於佩爾。而反觀學員名單,除了一部分演員,還有網紅、歌手、模特、愛豆,和不少具有爭議的藝人。從對學員的選擇就可見,節目組「黑紅也是紅」的心態昭然若揭。

節目正式播出後,更是引發熱議。楊子與許佳琪的「紂王妲己浴池戲」、劉梓晨的「NPC式表演」、姚笛的「消失」等爭議話題霸榜熱搜。然而,這場看似熱鬧的綜藝狂歡背後,卻是演技類綜藝背離初心、淪為流量附庸的行業困境。

《演員請就位3》的學員名單堪稱「自帶流量」。深陷輿論漩渦的楊子、因整容和低俗影片被封禁的網紅劉梓晨、被曝出過情感醜聞的徐開騁和姚笛……節目組以「多元包容」之名,行「流量收割」之實。這些藝人雖未被官方定性為「劣跡」,但其爭議性遠超其專業性。例如楊子在即興表演環節將西門慶塑造成「當街騷擾者」,誇張的肢體語言令於佩爾「嚇得裹緊大衣」,吳鎮宇也忍不住「抽水」。而劉梓晨僵硬的面部表情和「詐屍式演技」也成為網民嘲諷的對象。

此類表演被節目組刻意剪輯為「名場面」,通過網絡瘋狂傳播,將「辣眼睛」轉化為流量密碼。然而,當「審醜」成為核心賣點,演技本身反而淪為邊緣配角。
除了學員的配置引起爭議,出圈的還有導師的「毒舌化」。從李誠儒的「三如」到吳鎮宇的犀利點評,導師的「嘴替」屬性被無限放大,專業點評淪為製造衝突的工具。例如章子怡對張嘉元「你下去」的怒吼,被剪輯成衝突片段反復播放。同時,賽制的「畸形化」也難辭其咎。本季新增的「表演之城」環節要求演員在20分鐘內完成即興表演,導致大量演員選擇情緒極端化、戲劇衝突強的片段,如代高政的「霸道軍官下跪」、張嘉元的「頭紮菜堆」,最終呈現的「癲狂式表演」與其說是考驗演技,不如說是刻意製造笑料。這種流量至上的邏輯,折射出行業的深層困境。演技綜藝淪為「話題垃圾桶」,真正實力派演員的精彩表現反而被淹沒在「審醜」狂歡中。

《演員請就位3》像一面哈哈鏡,扭曲卻真實地映照出娛樂圈的病灶:演技讓位於話題,專業屈從於資本。若繼續縱容「審醜」狂歡,終將無人能在這場流量盛宴中獨善其身。演技綜藝的突圍之道,不在於製造更多「鬧劇」,而在於重建對錶演的敬畏——讓演員回歸演員,讓演技回歸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