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潭:一根巨繩牽古今 多元發展譜新篇
2月11日,甘肅臨潭街上人聲鼎沸,隨著震天的爆竹聲響起,長達1808米、重16噸的麻繩「巨龍」在臨潭縣城主街騰起,漢、回、藏等各族群眾緊攥繩索齊聲呐喊,數萬人爭相扯繩,這項延續620年的「萬人扯繩」民俗活動在中斷17年後再度回歸。

民俗活動凝聚團結力量
「萬人扯繩」活動起源於明洪武年間,是甘肅省臨潭縣群眾性的一項傳統民俗體育活動, 2021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潭縣也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拔河協會評為首個「中國拔河之鄉」。活動來源於明駐古洮州臨洮軍中強體之遊戲,臨潭縣萬人扯繩賽,以其繩之最重、直徑最大、長度最長、人數最多而聞名,是元宵節期間的重要民俗盛事,更是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平台載體。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傳統的扯繩活動分為請繩、賽前準備、扯繩三項內容。請繩時間在活動前一天中午,將繩頭、楔子、鎯頭等扯繩用具進行舉行儀式;賽前準備是把扯繩用具拉到比賽場地,紮成頭連、二連、三連、連尾上下襬開;扯繩則以臨潭縣瓦太街十字為界,凡家住上片者扯上繩,住下片者扯下繩,以鳴炮為令,開始角逐。
活動現場,臨潭縣城關鎮主街道西大街上人頭攢動,兩條早已準備好的「繩」在木楔咬合中合二為一。「三!二!一!」隨著球證錘擊木楔,伴隨著爆竹聲、哨子聲、呐喊聲、音樂聲和觀眾的喝彩聲,數以萬計的參賽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雙方參賽者一擁而上,分挽繩的兩端,奮力拉扯,共同扯起那根承載著希望與力量的巨繩,歡呼聲、呐喊聲此起彼伏。

在現場,和人群一起大聲呼應的,還有40歲的藏族婦女萬馬草和她的丈夫。他們特地從毗鄰臨潭的家鄉卓尼縣阿子灘鎮乘車前來,參與萬人扯繩特色民俗活動。「十幾年前我就參加過這個活動,舉起繩頭,就像是舉起龍頭,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幸運。」萬馬草說,就算是力氣不夠舉不起沉重的繩頭,摸一摸也算是沾沾喜氣。
「‘萬人扯繩’活動體現了各民族團結奮鬥、頑強拚搏的精神風貌。」臨潭縣委統戰部副部長郭瑞恒表示,「這根繩,拴著16萬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同奮進的美好期盼。」
近年來,臨潭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舉辦傳統民俗活動、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等方式,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今,「萬人扯繩」民俗活動已深深地根植於臨潭這塊廣袤的熱土,年年歲歲,世世代代,源遠流長。
非遺傳承賦能文旅融合
近年來,臨潭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旅深度融合。2025年元宵節期間,「萬人扯繩」活動以「非遺+演藝」「非遺+民俗」「非遺+遊樂」等多元形式呈現,吸引了大量遊客和本地群眾參與。
「此次活動通過非遺民俗活動、文化展演等形式,構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春立體文化場景,全方位展示了臨潭文化的魅力,為持續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臨潭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玲表示。

作為國家級非遺,「萬人扯繩」這場熱鬧非凡的狂歡,不僅是臨潭縣傳統民俗活動的延續,更是臨潭縣各民族群眾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奮力前行的生動縮影。「臨潭萬人扯繩的兩頭,一頭連著幸福生活的答卷,一頭連著對美好未來的期許。」王玲說。
2024年,臨潭縣按照「一心兩線三區」文旅發展思路,探索打造「探春之旅、避暑之旅、豐收之旅、冰雪之旅」全域全季旅遊品牌。以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為工作重點,實施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景觀提升和智慧旅遊系統引入,顯著提升了旅遊服務品質。並通過開展常態化演出,舉辦各類節慶活動,讓遊客近距離感受臨潭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吸引各地遊客來冶力關旅遊區打卡遊玩。2024年12月26日,冶力關旅遊區正式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甘肅省第8家、甘南州首家5A級旅遊景區。數據顯示,冶力關旅遊區全年接待遊客達163.7萬人次,同比增長11.56%,旅遊綜合收入達11.9307億元,同比增長38.01%。
同時,臨潭縣成功打造甘南州首家非國有博物館「臨潭縣古洮州江淮文化博物館」;新增紙馬舞、打切刀等4項省級非遺,洮州攤舞、洮州古法釀醋技藝等10項州級非遺;成功舉辦「洮水流韻·吟閱書香」2024年元旦詩歌朗誦會等多項非遺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了文化遺產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經濟騰飛繪就發展圖景
熱烈的萬人扯繩背後,是臨潭縣經濟社會的強勁脈搏。2024年,臨潭縣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9億元,同比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8億元,增長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61億元,增長6.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4356元和12160元,分別增長6.5%和7.5%。
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里藥香四溢,黃芪、當歸、黨參等藥材鋪滿晾曬棚,務工群眾分揀、晾曬,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艾草加工車間里機器聲隆隆,工人們埋頭包裝,處處洋溢著艾草的清香;現代化養殖大棚里牛羊個個毛色光亮、膘肥體壯,飼養員正忙著給牛羊添加飼草料……在產業發展方面,臨潭縣聚焦特色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

臨潭縣投資2.68億元,打造中藥材、高原夏菜等標準化種植基地14.2萬畝,建設規範化養殖小區25個,引進優質畜種3000頭(只)。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項目,7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5個農產品榮獲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目前,我們合作社的中藥材收購網絡遍佈臨潭縣和毗鄰的卓尼縣等地,其中,帶動本地農戶126戶,戶均增收1600多元。」羊永鎮太平寨村馬雲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如林介紹,該合作社年銷售額已達800多萬元。
一個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蓄勢前行;一項項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處處和美鄉村宜居宜業、日新月異;一件件民生實事惠及民眾、溫暖人心……一年來,臨潭縣始終緊盯群眾最關心、最關注、最直接、最現實的領域,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臨潭縣將緊扣「1335」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繼續圍繞冶力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旅遊IP品牌。同時,臨潭縣還將繼續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活動、加強品牌宣傳推廣等方式,講好臨潭故事,讓臨潭的文化旅遊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