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綻放「美麗經濟」 點燃鄉村旅遊
「看見這滿山的茶花,讓我感到非常震撼。」「現在正是茶花開放的季節,我來採風拍照,非常出片。」茶花盛開,美了山穀,醉了遊客。

「這棵是‘丹頂鶴’,因花瓣上有類似鶴頂的紅色斑點而得名。」「‘拉力彼特’樹型好,易栽種,花瓣紅豔緊致,又稱‘花瓣王’。」遊客的到來,令花農們高興不已,不停地向遊客介紹著茶花品種。

近日,臨滄市鳳慶縣各大景區、花農庭院的茶花全面進入盛花期。茶花競相綻放,一團團、一簇簇綴滿枝頭。遊客逐花而來,賞花遊玩、拍照打卡,歡聲笑語飄滿山穀。
因為氣候環境優越,加上有著茶花培育種植的傳統,鳳慶縣安石村、落星村、洛黨鎮箐頭村、瓊嶽村幾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栽種茶花。
「年前就有騰衝、重慶等地客戶來預訂茶花了,這幾天正在緊張發貨。」安石村民羅正介紹,他家每年茶花銷售收入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
近年來,鳳慶縣創新組織化發展模式,成立茶花協會和茶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組織化經營模式,採取利益分成模式跟花農進行合作,形成了一套可持續增收機制,帶領全縣茶花產業走上組織化發展「高速路」。

為進一步延伸茶花產業鏈,茶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茶花協會將現代農業和旅遊業融合,形成了集觀光休閑、文化娛樂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通過舉辦茶花展覽會、茶花文化旅遊節等,單一型茶花產業正逐步升級為農文旅相結合的新興產業,不僅提升了鳳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近日,「中國滇紅第一村」茶花穀景區召開了「鳳慶縣2025茶花節元宵主題活動——中國滇紅第一村就近務工薪酬發放暨入股分紅現場活動」。分紅現場,一捆捆現金整齊地碼放在桌上,村民們拿著身份證有序排隊領取自己所得的薪酬和分紅。
楊涵是安石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她利用假期返鄉在茶花穀兼職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一筆薪酬,她說:「這次分紅是景區對我們的一種照顧,我們這些從本地走出去的大學生,能夠在假期來做兼職鍛鍊,這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
據統計,「中國滇紅第一村」景區帶動區域內群眾穩定就業32人,季節性務工116人,群眾人均務工增收3萬元,提供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崗位30個,發放大學生實習薪酬3.36萬元。此次分紅現場共發放各類薪酬共計43萬元。景區2025年春節期間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旅遊消費收入78萬元。自2022年10月份開園以來,累計接待遊客49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消費收入1330萬元。

近日,鳳慶縣洛黨鎮箐頭村石洞寺景區為期18天的「十里山茶·滇紅鳳慶」茶花節暨茶花交易博覽會也落下帷幕。茶花節期間,累計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收入600多萬元。
茶花綻放,春風拂面,鳳慶縣現已培育種植茶花品種380多個,其中本地品種80多個。「美麗經濟」點燃鄉村旅遊,鳳慶縣探索出了一條利用「美麗經濟」推動產業升級、促農家門口就業增收、村集體可持續增長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隋鑫 李春林
通訊員:楊永平 楊正榮
責編:張耀龍
審核:普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