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數」,貴州法治的智慧密碼
在貴陽,語音輸入法律糾紛諮詢,不到5秒就能生成一份完整的法律意見書;在黔東南州,「雲上普法」直播通過手機屏幕連接千家萬戶……從「經驗執法」到「數據決策」,我省正將「法」與「數」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提升執法質效、賦能公正高效司法、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動法治貴州建設高質量發展。

普法插上「雲翅膀」
「阿姐,網絡詐騙的套路多,可別輕易點陌生鏈接!」3月10日,在黔東南州司法局的「苗侗直播間」內,主播律師王瑛琪正用苗語向網民講解反詐知識,屏幕上彈幕滾動,點讚數迅速破萬。直播間外,雷公山腳下的68歲村民張阿婆舉著手機,一邊聽一邊用苗語回應:「這個女生講得清楚,我這老太婆也聽得懂!」

黔東南州司法局宣傳科副科長田健介紹,當地將民族語言、山歌調子與短影片、直播等新媒體形式結合,打造出「法治山歌對唱」「非遺普法小劇場」等30餘個特色IP。同時,每週還邀請律師和執法部門人員走進直播間,結合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進行「直播帶法」「雲端普法」,已通過直播解答群眾關於婚姻糾紛、勞務維權等各類法律諮詢600餘條。
「我們現已建成融報、網、端、微、屏於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促進法治宣傳向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轉變。」田健介紹。

執法長出「智慧眼」
走進遵義市稅務局智慧稅務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紅藍交織的數據流如脈搏般跳動。企業納稅情況、政策匹配度、風險預警提示等信息實時更新,彙成一張精密「數據網」。而「稅E遵,遵滿意」稅費服務平台接入的DeepSeek系統,正實時分析千萬條稅收數據流。
跳動的數據流讓「人找政策」變「政策找人」,為規範稅務執法打下基礎。數據不僅「慧眼識需」,更織密了規範執法「防護網」。
貴州省大件運輸許可平台、水路運政系統、道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目前與貴州省政務服務網完成了數據融合,交通運輸省級業務實現100%「全程網辦」。而省司法廳創新開發了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平台和行政執法監督分析平台,目前執法監督分析平台共收集31萬餘件行政處罰案件數據,為精細化和點對點執法監督提供了參考。此外,我省還成功申報西南首家國家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將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審查時限壓減至3天。

觀山湖區人民法院金融法庭大廳
全域推進「智慧」法治
登上貴陽市觀山湖區法院的「5G智慧法庭」,一場跨越千里的庭審正在進行。法官輕觸桌面,證據材料瞬間同步至原被告雙方屏幕;AI語音識別系統將方言自動轉寫成文字,庭審記錄完整度達99%。
在貴州,這樣的「智慧」法治場景已成常態:全國首個大數據律師服務團、省律協大數據專委會推動法律服務數字化轉型;《法律大模型開發與應用服務規範》團體標準發佈,填補國內法律AI領域空白;「法管家大模型」通過「雙備案」,為企業提供合規風控、數據資產入表等智能服務,助力產業行穩致遠……
「數字不是冷冰冰的代碼,而是法治建設不斷進步的階梯。」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法治數據與政務、民生數據正在深度融合,形成覆蓋執法、司法、普法的全域數字治理體系。貴州正以「數」為帆、以「智」為槳,在法治中國建設的洪流中破浪前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永利
編輯 王小婷
二審 楊韜
三審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