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沃食品退市風險高懸:淨利潤連虧6年,負債總額超97億元

3月13日,佳沃食品的股票停牌一天。公告顯示,佳沃食品的股票自2025年3月14日開市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這背後是佳沃食品2024年末經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44275.01萬元;以及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024年,佳沃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34.18億元,同比下滑24.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24億元,虧損額同比有所收窄。在2024年年報中,佳沃食品表示,公司將通過包括但不限於資產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相關工作,改善資產質量,優化資本結構,增厚淨資產,提升抗風險能力,全力消除淨資產為負值的情形。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連虧6年

佳沃食品已經資不抵債

佳沃食品主要從事以三文魚為核心的優質蛋白海產品的養殖、加工及銷售業務。公司採取產業化經營模式,主要業務通過境外的智利控股子公司Australis開展三文魚的養殖、加工、銷售;通過境內控股子公司青島國星開展狹鱈魚、北極甜蝦、比目魚等加工及銷售;通過境內其他控股子公司開展以三文魚、鱈魚和深海蝦為核心品類的品牌深加工食品的研發、加工和銷售。

記者注意到,佳沃食品的業績已經連續虧損6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2019年虧損超1億元,2022年和2023年均虧損超11億元,儘管在2024年有所好轉,但虧損額依然接近10億元。2019年至2024年期間,佳沃食品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均為負數。

對於2019年公司業績陷入虧損的原因,佳沃食品表示,「2019年,公司積極推進重大資產購買,產生較大金額的一次性中介費、印花稅等費用支出及借款利息和其他稅金等併購相關費用支出,短期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到了2020年,佳沃食品依舊虧損。對此,在2020年年報中,佳沃食品一方面稱銷售價格下跌及運費上漲導致三文魚業務利潤下滑,另一方面表示「全球三文魚市場價格已從2020年的歷史低點逐步復甦,公司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2021年,佳沃食品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額有所收窄,但是仍未實現盈利,並且在2022年和2023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直到2024年仍未走出虧損「泥潭」。

截至2024年年底,佳沃食品的資產總額約為92.95億元,比2023年年底減少4.8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約為-4.43億元,比2023年年底減少256.39%。

「由於公司繼續執行2023年初根據階段性成本高企、資金緊張以及執行合規生產產能補償計劃等因素製定的經營計劃,以及根據魚價和現金流管理需要進行提前收穫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公司產銷量減少,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同時,由於產量減少抬升了公司單位固定運營成本,導致公司整體毛利額同比減少,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佳沃食品對於2024年業績變動的解釋。

同時,佳沃食品表示,「儘管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因鮭魚魚群總重量與估計售價變動而上升,推動公司2024年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由負轉正,但公司的對外負債額度較大且本期美元利率總體仍高於2023年同期水平,致使利息費用持續增加,加之產銷量下滑及飼料成本下降緩慢等因素,導致公司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計提較大金額的減值等多重原因的影響,公司2024年繼續錄得大額虧損。」

記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年底,佳沃食品的負債合計約為97.53億元。

掙紮在退市邊緣的佳沃食品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佳沃食品的股東戶數為4978戶。佳沃食品的股票在年報披露後,於3月13日停牌一天,而股民們已經在股吧里討論起來,有股民稱:「財報如雷,股民心碎,韭菜又綠。」

記者注意到,佳沃食品的股票自2023年4月10日開市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佳沃食品」變更為「*ST佳沃」。2024年5月15日開市起,佳沃食品的股票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並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佳沃」變更為「ST佳沃」。

最新公告顯示,佳沃食品的股票自2025年3月14日開市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佳沃」變更為「*ST佳沃」,證券代碼不變,仍為300268,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不變,仍為20%。

佳沃食品還提到,如公司2025年度出現《上市規則》中關於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相關情形,深圳證券交易所將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為了能夠撤銷風險警示,佳沃食品計劃採取一些措施,包括:以控制流動性風險為經營前提,加強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內部經營責任考核,降低費用開支,提升盈利能力;做好科學的資金統籌,合理安排資金使用,加快資金周轉;繼續聚焦於自有資產利用及運營效率的提升,在保持業務穩定性、盈利可持續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業務降本增效的機會,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繼續推進資產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相關工作,優化資本結構,獲得更多資源與資金,增厚淨資產,提升抗風險能力,激活公司發展後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