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曆年規模最大校園招聘會啟動,近八成應屆生已獲錄用或簽約
「入職後有哪些發展路徑和晉陞空間?」「這個崗位對專業有哪些限制要求?」……3月13日,清華大學2025屆畢業生春季大型就業洽談會現場,吸引了眾多即將畢業的清華學子前來諮詢。
這是清華大學年度規模最大的校園招聘會,也是清華大學曆年來參加單位最多的一屆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共計720餘家用人單位參會,累計提供上萬個招聘職位,行業涵蓋信息技術、製造業、能源業、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

國防科技工業單位吸引學生前來諮詢
3月13日下午兩點,就業洽談會現場,不少同學拿著自己的簡曆在用人單位展位前排起了隊。每個展位前的展板上有單位介紹、人才需求、崗位介紹等簡要內容,相關負責人一對一與前來諮詢的同學交談。
此場就業洽談會是「大國重器」專場,本屆專場集中邀請140餘家國防科技工業單位入校招聘,能源類、智能製造、核電等相關企業及崗位吸引了不少同學。
記者注意到,不少用人單位在展位前張貼的用人需求中,部分崗位面向本科生,還有部分用人單位張貼紅色標識,面向港澳台學生開放崗位。此外,不少外國留學生也來到招聘會現場與用人單位攀談。
清華大學應屆博士生韓俊太來自青海,他擬畢業後入職青海大學,目前已經在做入職的前期準備。他告訴記者,青海大學是清華大學對口援建的學校,自己在校史館做誌願講解員時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清華學子響應號召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支援建設,內心非常觸動,「我是從他們支援的地方來的,那裡教育資源相對薄弱,所以也想回去做一些教書育人的工作,給家鄉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清華大學也在加大向用人單位推介港澳台和國際學生的力度。據悉,今年洽談會有近400家用人單位為港澳台學生提供就業崗位,近190家用人單位為國際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單位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清華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蘇怡滋來自台灣高雄,她也已經有了意向就業單位,畢業後擬入職上海某汽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找工作我最看重和專業的契合程度,二是公司的工作節奏和工作氛圍,三是地理位置。」蘇怡滋碩士階段研究的是自動駕駛,她告訴記者:「我專業的就業市場在這邊更廣闊,在大陸讀書生活覺得很習慣很適應,一切都很便捷,也認識了很多師長、朋友,也更願意留在這裏,希望工作後能夠創造出一定的價值。」

近八成2025屆畢業生已獲工作錄用通知或完成簽約
本屆清華大學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將分為5個場次,平均每半天一場次,分批分類舉辦。3月12日下午第一場洽談會由140餘家公共管理與服務部門單位組成;3月13日上午第二場邀請140餘家製造業、能源業、信息技術等綜合類單位參加,下午第三場由140餘家國防科技工業單位組成「大國重器」專場;3月14日上午第四場由近160家單位組成「西岸東北」專場,下午第五場由140餘家信息技術、建築業、金融類等綜合類單位組成。
據統計,2024年,清華大學全年共發佈招聘信息近4700條,舉辦校級招聘活動630餘場,涉及用人單位近4700家。2024屆清華畢業生國內重要領域重點單位就業率超過85%,連續十多年穩定在80%以上;京外就業率56.2%,連續10年超過50%。其中赴製造業、能源業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1%,連續5年實現增長;博士生畢業生學術就業佔比47.8%,連續5年超過45%;赴西岸和東北地區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6.5%,較2020年翻了一番。
對於畢業生專業與市場匹配問題,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主任謝矜指出,清華有理工科優勢,目前來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並不突出;近年發展起來的文科各專業,在引導畢業生去高校、公共部門等領域就業也比較有成效。
據悉,清華大學2025屆畢業生約9000人。截至目前,2025屆畢業生中近八成已獲得工作錄用通知或完成簽約。
對於還未達成就業意向的學生,謝矜建議,心態放平穩、不用著急,「就業的前提是畢業,首先學生要把學業學紮實,此外學校會積極幫助他們去拓展適合的行業企業資源,同時也將幫助學生提升職業能力,進行就業諮詢輔導,和他們共同面對。」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