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綠恐謀獨」方案坐實賴清德「假民主、真獨裁」

「民主」是賴清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然而其所作所為恰恰是反民主的。在近日的一場講話中,他拋出一份「綠色恐怖謀獨行動方案」,妄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並列出所謂「因應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意圖全面切割兩岸交流,將台灣推回上世紀令人膽寒的戒嚴時期。賴清德屢屢舉著「民主」招牌招搖撞騙,這次可謂不打自招,讓世界看穿了他那套「假民主、真獨裁」的把戲。

民主,本應是為了人民的權利,而不是相反。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灣地區主流民意。根據島內媒體2024年發佈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87%的台灣民眾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上,多名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大陸機遇無限,台灣青年大有可為。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

然而,賴清德當局自去年5月上台以來,動用行政、司法、輿論等手段,極力阻擋兩岸交流交往。就在近期,賴清德當局以各種藉口抵製拖延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隊遊,禁止島內與大陸10所高校交流合作,引發島內各界批評。這一次,賴清德「綠恐謀獨行動方案」中提出的所謂「17項策略」,更是變本加厲。

從管製台灣民間團體赴大陸交流,到干預台灣民眾領取大陸相關證件;從對大陸人士赴台交流進行「風險管理」,再到強化台灣演藝界人士在大陸發展的「輔導與管理」,賴清德當局強推兩岸「脫鉤斷鏈」,違逆台灣民意訴求。島內輿論批評說,在賴清德的瘋狂「謀獨」下,兩岸交流的「大限縮、大倒退」時代已經到來。

除此之外,賴清德所謂「17條策略」還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以「防滲透」為名清洗軍隊異己等。這實際是想在台灣打造「綠色牢籠」,搞軍事威權。島內輿論批評說,所謂「17條策略」讓人想起當年法西斯黑暗歲月,是徹頭徹尾的納粹思想。還有外媒評論稱,賴清德搞「麥卡菲式」反共,將讓台灣人人自危。民進黨想把促進兩岸交流的人都貼上「紅色標籤」、羅織罪名,是典型的反民主、反自由。

就在日前,民進黨當局要求台灣公職人員填寫「未在大陸設有戶籍、領用大陸身份證的‘具結書’」,遭到島內民眾強烈反對與輿論猛烈抨擊,不少人士表示拒簽。台灣南投縣縣長許淑華說,民進黨當局現在連不涉及政治的兩岸正常交流,如宗教、文化、教育等,都要加強對參加人員的審查,這讓相關人士擔心被扣上「被滲透」的帽子。島內有評論說,賴清德不惜讓兩岸關係大倒退至冰河期,甚至將台灣進一步推向戰火邊緣,說穿了是為自己的權力與政治目的服務。

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資料圖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資料圖

台灣民眾看得很清楚,賴清德為了滿足個人權力慾,上台後慣用司法手段打擊黨內異己、對其他政黨搞政治追殺。今年1月,民進黨啟動針對國民黨籍「立委」等的「大罷免」運動,試圖扭轉民進黨在台「立法機構」中佔少數的局面,以實現獨斷專行。儘管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沒有必要,民進黨仍強行推進。有分析指出,台灣地區民主實則為權力遊戲,民進黨將民主異化為謀取一黨之私的工具,盡顯「獨裁」本質。

賴清德當局開歷史倒車,侵犯台灣民眾自由與人權,還妄想把台灣民眾綁上「台獨」戰車,推出去當「炮灰」,有何臉面談民主、吹噓台灣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這套「假民主、真獨裁」的把戲矇蔽不了台灣民眾,也矇蔽不了國際社會。至於那份逆民意、反民主的「綠恐謀獨行動方案」,必然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