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湖北的請柬丨三國與東坡文化的千年迴響 在文武赤壁邂逅兩大頂流IP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毅 汪洋
「到這裏就像回到了三國,特別喜歡。」2月15日,三國赤壁古戰場,南韓駐武漢總領事館總領事夫人李彩慶攜同伴第四次重遊。



在湖北,除了鹹寧「武赤壁」,還有以東坡文化聞名的黃州「文赤壁」。文武赤壁,正以蓄積千年的三國和東坡文化這一最大優勢,瞄準新一代消費群體,實現煥新升級。
在文赤壁「遇見東坡」

「原來蘇東坡初到黃州住的定惠院在這裏!」3月8日,武漢遊客小蔣邀上同伴,在黃州來了次「Citywalk」(城市漫步)。她們使用黃岡東坡文化研究會開發的「最憶東坡」小程序幫助定位,在古城穿街過巷,尋訪東坡遺址遺蹟。

「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善用各種現代載體,讓文化可感可親。」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塗寶峰說。
北桑治元豐年間,蘇東坡謫居黃州,寫就千古名篇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由東坡這一頂流IP加持,「文赤壁」因此名聞天下。2006年,東坡赤壁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多年以來,東坡赤壁的古建、碑帖難以吸引年青人,很多到黃州讀書的大學生,直至離開都沒來過這裏。

2024年9月,東坡文創空間熱鬧開園,拉開了赤壁景區的框架,也一改其「高冷」面目。針對年青人口味設計的數百種東坡文創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貨架上。千年劇場內,每天上演沉浸式小劇,大學生們濟濟一堂,在此「遇見東坡」。懷民小館里,時尚奶茶、進口咖啡與傳統茗茶競相飄香。
2025年,黃岡進一步整合東坡赤壁、遺愛湖、安國寺等資源,協同推進東坡文旅區5A景區創建,打造文旅名城。在遺愛湖景區,隨著東坡廟會「踏青季」的到來,四處可見青春靚麗的男生女生身著漢服遊園。建於清代的青雲塔,變身燈光秀舞台,成為新的遊客打卡地。

「一生勝負皆可愛,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北京的排練大廳里,由「只此青綠」團隊傾力打造的音樂劇《大江東去》正在抓緊打磨。總導演劉鑫透露,今年五一將在黃岡開啟巡演。
「用年青人喜愛的音樂劇將東坡文化推向世界,也必將吸引更多的年青人愛上傳統文化,來到黃州尋訪東坡。」塗寶峰介紹,該劇由黃岡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共同出品,2024年已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多地演出,好評如潮。而黃州區文旅部門也已準備將該劇進行本地化改編,實現在遺愛湖公園落地長演。
在武赤壁「重回三國」

從「文赤壁」溯江而上六百里,就抵達了鹹寧「武赤壁」——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國赤壁古戰場。
3月14日,位於赤壁市赤壁鎮的東風宴商業綜合體工地,工人們加緊施工,衝刺本月項目主體完工。該綜合體總投資5000萬元,設有綜合商場、宴會廳及文化長廊等功能區。
「我們要讓‘赤壁之戰’歷史IP享譽世界!」赤壁市委書記董方平說。
「《三國演義》我讀了四遍,仍帶在身邊,愛不釋手!」李彩慶說,在南韓的歷史教育中,三國史是重要的教學內容。
2024年8月,日本「BS吉本」電視台參與策劃製作的《中國周遊記》欄目組實地拍攝取景,先後「打卡」摩崖石刻、拜風台、周瑜像等景點,出鏡主持人表示,日本年輕一代特別喜愛三國文化的景點、三國題材的節目,「有機會,一定再來!」

赤壁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正持續挖掘文化資源,認真謀劃文旅產品,優化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景區業態,為八方遊客帶來更優質的旅遊體驗。
走進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陳列館,傳統的聲光電布展模式正被數字化、個性化、互動化的沉浸式科技等先進技術手段取代。
投資1.44億元全面升級的2.8萬平方米商業街區,處處體現三國風情,分為入城、市井、軍營三個主題區域,打造集購物休閑、特色餐飲、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特色消費聚集區。

大型行進式夜遊演藝節目《來赤壁·借東風》由知名導演羅可歌團隊策劃,投資1億元,正在進行演員招募、節目排練,將實現讓遊客親身參與「赤壁之戰」的遊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