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關係協會組織企業學習兩會精神,為中外企業重點工作支招
3月16日,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在京舉辦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宣介會,為在京中外企業解讀今年全國兩會精神。針對中外企業迫切希望瞭解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深化改革發展政策取向,會議圍繞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方向、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等問題進行了闡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蔣毅結合2024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和今年1-2月的相關數據,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發展條件和下一步宏觀政策作了詳細解讀。
蔣毅表示,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很不平凡,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交出了一份難能可貴、成色十足、令人鼓舞的成績單。中國經濟持續回升、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鮮明導向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紮實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蔣毅表示,今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安排,從抓好落實的角度,對促進各相關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做出頂層設計,包括大力推動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融合、大力推動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深度融合、大力推動經濟發展與綠色轉型相協調等10個方面的舉措。各項工作都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強化以改革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強化民生導向、辦好民生實事的政策導向。特別是突出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發佈新版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通過法治化、市場化的方法,促進中外企業發展。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王亞結合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商務部2025年外資方面的重點工作,就我國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的有關政策作了詳細解讀。
王亞表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過去一年,中國在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已全部取消,外資企業在華迎來更大發展機遇。此外,北京等9個省市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8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兩家新設外商獨資醫院獲批,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在試點開放領域的投資項目正積極推進。
王亞表示,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2025年外資工作,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形成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已於2月19日公開發佈,進一步提出了新一批20項外資政策舉措。王亞在解讀中用了擴開放、促投資、強平台、優服務等四個關鍵詞,對2025年穩外資的重點工作作了梳理介紹。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近期商務部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服務保障進外企」工作,將發揮各級外資專班的作用,上門走訪外資企業,現場瞭解訴求,解決問題,通過逐級的協調,切實幫助解決外資企業的合理訴求。
據悉,從2021年開始,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已經連續5年在全國兩會結束後舉辦宣介會,幫助中外企業深入理解兩會精神和釋放的政策信息。每次邀請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宣講中國政策、中國方案,目前已成為外資外企瞭解中國的一個渠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陶野
編輯 張曉翀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