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四月啟幕,26場音樂會集中亮相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4月4日,國家大劇院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即將啟幕。在27天時間里,來自全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1支職業交響樂團、1支國際名團、22位指揮名家及眾多藝術家將聯袂獻上26場精彩音樂會,以多元視角展現中國交響樂的蓬勃生機與時代魅力。3月19日下午,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王路藜、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長影集團副總經理劉威、泉城交響樂團總經理徐堅、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總經理任小瓏、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藝術總監黃屹、青年作曲家張帥等嘉賓在國家大劇院新聞發佈廳出席發佈會,與各媒體及觀眾深度解讀本屆交響樂之春演出亮點。

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發佈會現場。 攝影:袁野
中國交響樂之春是國家大劇院為中國觀眾打造的交響樂盛事,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中22位指揮名家、22家國內外樂團、20餘位獨奏家將輪番登台。有國際及中國港澳地區名團——維也納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高水平在京院團——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合唱團、京津冀聯合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北京民族樂團;地方特色院團——南昌交響樂團、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無錫交響樂團、泉城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長影樂團;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與11所音樂學院聯合樂團、天津茱莉亞管絃樂團。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交響樂團,將帶來諸多高質量的中國原創作品和世界經典之作。指揮陣容方面集結彼得·樸比爾卡、帕沃·雅爾維、餘隆、俞峰、李心草、湯沐海、譚利華、張藝、劉沙、楊力、黃屹、水藍、林大葉、朱曼、範燾、賴嘉靜、林敬基等國內外實力指揮家。殷承宗、揚·沃格勒、克里史甸·奧博賴斯、金本索里、孫穎迪、於紅梅、朱昌耀、高參、李偉綱等諸多國內外知名演奏家也將加盟,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地域與時代的交響盛宴。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在第九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發佈會現場。 攝影:袁野
本屆開幕演出特邀指揮家彼得·樸比爾卡攜維也納交響樂團加盟,另由北京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京津冀三團聯合為藝術節盛大開幕,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經典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之聲共現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重要時刻。閉幕式則以震撼人心的奧爾夫大型聲樂套曲《布蘭詩歌》收尾,強大陣容唱響對生命的讚歌,為整個交春系列帶來了哲學性的迴響。除此之外,本屆「交春」著力挖掘與展示原創新作首演、經典交響文獻詮釋與跨界藝術融合。演出曲目兼顧藝術性與創新性,既涵蓋莫紮特、德彪西、帕格尼尼、肖斯塔科維奇等作曲家的經典交響名作,亦重點推出交響組曲《飛天》《聶耳與國歌》《大河潮起》《峰迴路轉》、交響套曲《彩雲之詩》等中國交響新作。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週年,本屆「交春」特別策劃——「致敬中國電影120週年」系列視聽音樂會將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七場,指揮家範燾、肖超、張鎮、曲鑫也將與中國電影樂團、長影樂團、珠影樂團這三家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老牌電影樂團,一同奏響百年光影的時代華章,回望中國電影音樂的輝煌歷程。
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以交響樂為筆、地域文化為墨,通過一系列主題鮮明、風格多元的原創作品,將在舞台上繪就一幅「中國故事」的壯麗音樂畫卷。京津冀聯合交響樂團「長城」主題音樂作品、北京交響樂團與北京民族樂團《聆聽劉天華》,點題北京中軸線文化符號,向音樂先驅致敬;南昌交響樂團《江西組曲》展現贛鄱大地魚米茶香的豐饒景象、無錫交響樂團《無錫序曲》傳遞太湖煙雨的婉約與吳地文化的深邃、哈爾濱交響樂團《鬆花江組曲》凸顯鬆花江流域的四季變換,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聚焦西南民族音樂元素,廣州交響樂團探索嶺南文化表達,各團以特色旋律演繹城市特質。

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 攝影:袁野
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各團以全新合作亮相藝術節,展現交響樂業內「新動態」,傳遞新聲音、展示新面容。指揮家水藍新就任中國交響樂團藝術指導、李心草與中國愛樂樂團首次搭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與中國愛樂樂團首次攜手為「交春」閉幕。而南昌交響樂團、無錫交響樂團、天津茱莉亞管絃樂團以及國內最新成立的泉城交響樂團等「新面孔」更是首度參加藝術節。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則是在2008年第一屆「交春」後再度帶新作品歸來。除此之外,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也著力推出年輕一代優秀音樂人才的亮相,致力於搭建青年藝術家與職業樂團合作的橋樑——青年指揮家賴嘉靜、90後作曲家龔天鵬等青春新力量將為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注入新活力,也是中國交響樂事業薪火相傳的根基。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