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錄·雲南故事】大山裡的「追光者」

  穿過蜿蜒崎嶇的道路,沿著陡坡一路向上,在離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縣城數十公里之外的馬鹿寨山頂上,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以下簡稱「電建新能源集團雲南分公司」)光伏發電項目運行平穩。

航拍馬鹿寨山頂上的光伏發電項目(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航拍馬鹿寨山頂上的光伏發電項目(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鄭茂蕤是新平縣馬鹿寨岩子腳光伏電站項目經理,在他兒時的記憶里,以前許多山村沒有通電,家家戶戶用微弱的電筒照亮著村里的路。如今,山間被萬家燈火點亮,時代發展的光亮不僅改變著山村面貌,也照進了鄭茂蕤這群年輕「追光者」的內心。

  他們堅守大山深處,從事著光伏發電這項「年輕且持續的事業」。頭頂的太陽不斷指引著前進方向,漫漫風沙沒有阻擋住建設者的步伐,他們找尋著太陽的光,也找尋著內心的光。

鄭茂蕤在山上行走(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鄭茂蕤在山上行走(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2021年,雖然對紫外線過敏,但鄭茂蕤還是毅然選擇從水電行業轉戰新能源事業,參與光伏發電建設,「全副武裝」地在烈日下工作。

  他的「堅決」源於兒時對太陽光的嚮往,「光照亮著世間萬物,太陽光有著無窮的力量,我們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可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雲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日照資源,具有發展光伏產業的巨大優勢。

  看到新能源的發展前景,曾負責水電站生產運營和後期水利工程修復的鄭茂蕤決定「轉行」新能源,他的第一個項目是曲靖市陸良縣普樂村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作為電建新能源集團雲南分公司首批參與電站的建設者之一,2021年,鄭茂蕤和同事們排除萬難,與陸良縣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完成落實。2023年1月12日,普樂村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順利並網;6月30日,實現全容量投產,極大解決了陸良片區用電供需不平衡問題。

  2022年,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雲南省光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2022—2024年)》和《關於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旨在深入推進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光伏產業集群,建設中國光伏之都。

  在這樣的背景下,鄭茂蕤和同事們選擇要幹好這行。有了普樂村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的經驗,項目工程一結束,鄭茂蕤就奔赴馬鹿寨岩子腳光伏電站項目建設,這是他負責的第二個光伏發電項目。

  「開展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首選有陽光、降雨量少、植被少的地方。」鄭茂蕤說,「對於無法進行正常農用開發和耕種的地塊,我們會很珍惜地用於光伏發電項目。」

工人在搭建光伏板(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工人在搭建光伏板(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山高坡陡的地勢是光伏發電的優勢,但這也意味著建設者們的工作環境有時候會處於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的險境。

  馬鹿寨岩子腳光伏電站項目所處的山地不集中,小、散、遠,在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點多面廣,施工難度大。

  「這裏一些土地表層或是孤石和石林、或是泥岩。在修建時,我們需要修施工便道,需要很大的用工量以及機械設備的投入。」鄭茂蕤說,一個項目里有好幾種不同的地質,按正常的鑽孔和設計會使用到大型機械,這會破壞地表,違背了清潔能源光伏開發的初衷。

  於是團隊採取人工鑽孔,一人抬著小型機械進去,遇到坡度很大的地方,就採用人工方式,「用安全繩把人放下去造孔澆築。」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

工人在背光伏板(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工人在背光伏板(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高強度的工作,需要豐富業餘生活

  馬鹿寨岩子腳光伏電站項目距離最近的鄉鎮大約要70分鐘車程,山路崎嶇難行,從外運輸工程建材困難重重,且山裡信號隨時會中斷,在施工過程中,鄭茂蕤和同事們隨時要用對講機溝通。

  面對艱苦的施工條件,電建新能源集團雲南分公司的建設者們想盡一切辦法。「我們在山路上設置專門的交通聯絡員,負責協調兩頭車輛,避免擁堵。」鄭茂蕤介紹,團隊還與當地政府報備,請村里幫助與村民溝通協調,拓寬道路等。

  鄭茂蕤介紹,光伏發電項目從立項開工到投產發電,每個時間節點都經過嚴格的計算,必須按點完成。因此「白天上工地,晚上開會加班」成為常態。「有時候很擔心年輕的團隊成員堅持不下去。」

  2023年10月25日晚,一場燒烤小派對在辦公的院子裡舉行,這個月過生日的鄭茂蕤和一位同事收到了生日蛋糕,這是對他們的「犒勞」。

  「這樣的派對每個月至少舉辦1次。」鄭茂蕤說,上一次他和家人一起過生日還是五年前。工程建設時間安排得比較緊湊,常年身處大山,一年和家人見面時間僅五六次,每當回家時,發現孩子又長大了,心裡常感到心酸,自責無法盡到身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年青人每天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除了內心要強大外,還需要豐富的業餘生活。

  小小的院子裡,來自電建新能源集團雲南分公司的建設者們從天南海北相聚於此。常年無法回家的他們,每到這樣的夜晚,會藉著月光給父母報平安、對孩子描繪著心中的願景。

航拍馬鹿寨山頂(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航拍馬鹿寨山頂(資料圖)。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做迎光而行的追光者

  距離院子數十公里之外的馬鹿寨,已搭建好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未來,這一排排光伏板將源源不斷地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輸送到電網系統。

  電建新能源集團雲南分公司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能源投資業務,併負責雲南區域光伏、風電、綠色新興能源的市場資源開發、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等,積極拓展「光伏+」綜合能源類業務,重點跟進雲南整縣分佈式光伏,搶抓光伏+園區業務類型。

  在工程建設期間,馬鹿寨岩子腳光伏電站項目可以解決當地七八百人的勞動用工量。光伏電站建成後,在生產維護方面,電站每年大約有兩三百人的用工需求。

  升壓站是光伏發電系統的重要部分,王美蘭是升壓站內設備安裝調試的工作人員,她主要負責升壓站內的設備安裝和調試,以及後續的生產維護。「參與到一個項目從建設到運行,就像看著一個小孩,全面參與了它的成長,感覺很自豪。」王美蘭說。

  來了幾個月的黃澄璟,是這裏年紀較小的員工,主要負責光伏板建設工作。光伏板向陽而建,他覺得自己也是個追光者,追著太陽跑, 點亮萬家燈火。

  像這樣的建設者還有很多,從投資建設到未來的生產運營,每個環節緊密相扣。很大一部分在項目建設上的工作人員,以後會留在這裏負責安全生產運行。

  「他們是中流砥柱,清潔能源開發、建設和正常的生產運行……以後都要靠這幫年青人。」鄭茂蕤希望這些年輕的建設者能快速成長。他覺得他們迎光而行,一直在追光路上,遇到困難時,光會激勵著他們前進。(完)

策 劃:韓海闊

統 籌:李 霞 羅春明

編 導/攝 影:趙普凡

剪 輯:羅春明

文 稿:範芳鈺

海報設計:遊 娟

外 聯:徐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