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華人圈—— 他們與中國AI「親密互動」(僑界關注)

圖為沈賜恩(左三)與國內機器人研發團隊討論機器人性能。受訪者供圖圖為沈賜恩(左三)與國內機器人研發團隊討論機器人性能。受訪者供圖

從有問題就求助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到驚歎於中國人形機器人的「超能力」,在海外華人圈,「中國AI粉」越來越多。隨著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成果迭出、亮點紛呈,「中國式創新」進一步激發了海外華人的自豪感和參與熱情。

在英國——

DeepSeek等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生活、工作的得力「助手」

前不久,90後女生傅敏在DeepSeek中輸入一條指令:「我的英國朋友第一次去中國旅行,需要提前下載哪些應用軟件?如果他們想去北京、上海與西安,請推薦這些城市排名前10的景點與餐廳。」沒多久,DeepSeek便為傅敏提供了一份中英雙語的旅行攻略,其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如何下載中國國內常用的支付、導航、旅行等應用軟件,還羅列出熱門旅遊城市的景點及美食推薦清單。

「我的英國朋友們對這份高質量的旅行攻略非常滿意。如果我自己來寫攻略,可能需要花費幾個小時。」傅敏說,DeepSeek等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傅敏供職於奧雅納國際工程諮詢英國總部,是一名交通模型師與算法師,日常使用編程和算法進行技術工作的經歷讓她格外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DeepSeek上線第一天,我便下載使用了,非常驚豔!」傅敏說,作為一名國際項目工程師,她在與各國工程師通力協作時,常常將人工智能工具應用於工作中,如開源數據蒐集、信息分析及可視化、報告撰寫、算法開發。她發現DeepSeek能夠提供多元化方案,並思考用戶的「本質需求」以給出最終解決方案,不僅幫助她節約了60%以上的人工工作時間,還有效避免了一些人工錯誤。

DeepSeek令傅敏眼前一亮的,還有開源共享的理念。「DeepSeek將所有代碼、模型和訓練方法向公眾開放,讓全球的開發者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發DeepSeek的技術,這種開源共享的理念太‘硬核’了!」傅敏感歎道,創新往往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eepSeek願意貢獻自己的‘肩膀’,來推動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這種開放與自信正是其對全球用戶產生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在英國生活6年,一個變化讓傅敏很自豪——近兩年,在她身邊的同事與朋友中,「中國人工智能」成為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話題。「這說明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在海外獲得越來越多關注。」傅敏說,與此同時,一批充滿科技感的「中國智造」進入英國市場,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比如,在倫敦知名的商業街攝政街,中國企業大疆的概念店吸引許多消費者光顧。而說到3D打印,中國品牌拓竹是許多英國消費者的首選。許多英國朋友都向我誇讚中國科技產品的過硬實力及高性價比。」傅敏說。

談到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景,傅敏說,一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就讓她充滿信心:「我的弟弟剛從中國一所大學的機械工程與智能製造專業畢業。在求學期間,他與同學們有許多機會參與各類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賽事,並能與國內外人工智能行業的優秀企業家、科學家交流互動。從他們身上,我能看到中國年輕一代投身人工智能浪潮的熱情與自信,也能看到中國正在形成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值得期待。」

在美國——

不少華人期待回中國投身人工智能賽道

「在矽谷的華人,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創業者,都在談論中國人工智能。大家的一個共識是,聊到人工智能就不能不提到中國。」寧波銀齡智能科技董事長沈賜恩說,3月中旬,他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參加英偉達年度開發者大會,在這場聚焦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領域的行業盛會上,中國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華人尤其興奮,「矽谷的不少華人正在考慮或者已經決定回中國投身人工智能賽道」。

說到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突破,尤其在機器人產業的進步,沈賜恩很有感觸。沈賜恩曾在矽谷工作20餘年,在全球最大芯片軟件設計公司擔任過多年高級工程師,也創辦過孵化器企業。2018年,他將事業重心轉向中國,並在2023年聚焦中國機器人企業的孵化。

「2023年,中國已經出現一批具有潛力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公司。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風起雲湧的背景下,我相信憑藉中國人的智慧與勤奮,中國一定會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片熱土。」沈賜恩說。

現實印證了沈賜恩的預期。近兩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跑」,湧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放光彩。不論是央視春晚舞台上的「流量擔當」——會跳舞的機器人,還是哈爾濱亞冬會上再續冰雪奇緣的人形機器人,都不斷刷新人們的想像力。

「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中國銀行今年1月發佈的《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宣佈將在未來五年為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如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呈現你追我趕、競相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積極態勢。這樣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發展環境將使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迸發更多活力。」沈賜恩說。

「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一定離不開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場景。」沈賜恩說,除了市場優勢外,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來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活力也正成為矽谷華人熱議的話題。

在美國矽谷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工作的華人羅拉對今年央視春晚上人形機器人的精彩亮相印象深刻。「我和朋友們特意從網上找到這個節目的影片,看了好多遍。我們邊看邊探討機器人如何做到靈活自如地轉動手絹,而且能把手絹拋至空中後再穩穩地接住,這番精細操作的背後是對技術精度的極高要求。」羅拉說。

同樣令羅拉興奮的是,在中國,機器人「跑步」進入日常生活,在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大展身手」。「技術創新的最終意義是服務於人類的需求,讓生活更加便捷美好。相信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為人類解鎖無限可能。」羅拉說。

在澳州——

華商投資中國人工智能的興趣日漸濃厚

最近,一款名為「法潤財稅」的AI程序上線試運營。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進入該程序,用戶可以快速獲取所需的法務意見、稅務建議或財務分析報告。這份「絲滑」體驗的背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

澳州澳中商業峰會主席楊東東是該項目的發起人與投資人之一。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便引起楊東東的關注。2024年4月,他決定投資法潤財稅AI項目,為國內中小微企業提供智能、高效的一站式法財稅服務。

「在項目開發的這一年間,從算法架構搭建到海量級法財稅知識圖譜構建及語料訓練,從模型迭代優化到全鏈路壓力測試,每個功能模塊都凝聚著技術團隊和專家團隊的智慧。」說起與中國本土研發團隊的合作經歷,楊東東由衷讚歎國內人工智能人才的專業度與創新力。

而今,隨著DeepSeek、Kimi、豆包、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一系列「中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密集「上新」並展現出優異性能,楊東東更加堅信,自己的投資選擇是正確的。

「過去,當我需要查詢信息時,通常習慣使用Google等搜索引擎,而現在,我的第一選擇是‘請教’DeepSeek。」楊東東說,DeepSeek對中文的理解和處理能力尤其令他感到驚喜。「DeepSeek能夠準確把握中文語義的細微差別,生成自然流暢且更貼近中文思維的文本,因而更加符合我們海外華人的使用需求。現在,我身邊的華人朋友中,DeepSeek等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圈粉’年輕一代,在許多中老年人中的使用頻率也很高。」

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讓更多澳州華商和楊東東一樣,開始將目光瞄準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積極尋找投資機會。「這兩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法潤財稅AI程序上線試運營的消息,不少華商朋友都來向我諮詢,對參與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投資興趣源自看好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前景的信心。「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並不斷加大投入,支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同時,中國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大、場景多,這對我們海外華商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投資機會。」楊東東說。

如今,楊東東身邊的「中國AI粉」越來越多。「近期,我們澳州華人建立了一個300多人規模的微信群,專門交流分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大家都希望能緊跟中國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與發展進程。」楊東東說。(本報記者 嚴 瑜)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3月26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