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舉行,國內外嘉賓熱議——海南自貿港未來可期

來源:海南日報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邵長春

3月25日下午3時,博鼇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主會場內人頭攢動,儘管臨時增加了不少座位,但仍不斷有更多的論壇嘉賓和媒體記者湧入會場。

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正在此舉行,這是我省第五次在論壇年會框架下舉辦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也是首次在主會場舉辦該活動。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當天,與會嘉賓圍繞「自由貿易港賦能全球經貿合作」「自由貿易港引領全球自由貿易進程」「自由貿易港開放門戶與互聯互通」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同描繪自貿港發展新藍圖,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博鼇智慧」。

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崛起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持續蔓延,全球自由貿易面臨嚴峻挑戰。作為當今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和全球自由貿易的樞紐節點,自由貿易區(港)無疑也面臨著更多不確定性,但也充滿機遇。

「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及其益處不言而喻。」在博鼇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看來,貿易雖還遠未實現100%的自由,但已經極大地增加了全球的經濟蛋糕,使得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和苦難;而亞洲擁有一些全球領先的自由貿易港,如杜拜、新加坡、香港以及現在正在崛起的海南自由貿易港。

他表示,在過去7年里,他和同事們親眼見證了海南如何轉型、如何重塑自我,從基礎設施服務、熱帶農業到高科技產業,海南正在成為吸引全球人才、資本和資源的強大磁石,以及新興的旅遊航運、物流和金融中心。

博鼇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則認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需要與國家改革開放發展戰略以及海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配合,發揮好海南現行比較優勢和潛在比較優勢,以及在亞洲區位上的地緣位置優勢,更側重於服務貿易的開放,引領綠色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成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柱蠆式,有力彰顯中國主動開放和高水平開放的決心。

而在吉爾吉斯共和國前總理艾基爾別克·沙柏羅夫看來,中國和東南亞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東西方之間的互聯互通上,吉爾吉斯史丹也是關鍵的環節,把歐亞大陸聯合起來。「中國有一句古語‘如果大河裡有很多水,支流里也會有水’,今天全世界各國都從中國經濟中汲取水分,實現發展。」

自由貿易港引領全球自由貿易進程

「我在二戰後的倫敦成長,我們這代人一直都認為全球貿易是件好事。」英國前投資大臣秦智濤希望海南可以打造全球最好的自由貿易港,並借此帶來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優化監管,吸引更多的投資。

在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看來,自由貿易有三個重要的特點:開放性、穩定性和公平性。而目前全球貿易的穩定性和公平性受到很大的威脅,中國一再強調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際上也是宣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則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國內而言,要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促進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從國際上講,自貿港之所以選擇海南,和海南地理位置有關,海南連接中國和周邊國家,特別是東盟,「在今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強的形勢下,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就是要告訴世界,中國在建設開放型經濟,有大國的責任擔當。」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對海南自貿港發展抱持堅定信心。他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也不只是看成海南自己的事,而是國家的重要開放門戶,要打造成為中國和東盟的戰略樞紐,營商環境也應該是完全國際化的。

世界自由區組織首席執行官薩米爾則暢想了未來的自由貿易港。在他看來,要把激勵性的政策和創新都給到投資者,同時也要讓當地百姓能從中受益,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自由貿易港促進互聯互通

「如果說,歐洲在當前的地緣政治動盪中學到了教訓,那就是我們必須要跟全球的夥伴去合作;封鎖本國的市場,是行不通的,摒棄世界各國的夥伴,是行不通的。」西班牙前外長干沙利斯說,自由貿易區能夠幫助提升經濟發展韌性,促進就業、創新和經濟增長。

在澳門特區政府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看來,企業最關心的是政策的穩定性,中國堅持融入全球自由貿易,讓投資者看到了政策的穩定性,作為一個投資者,最重要的就是知道方向,「不管香港也好,澳門也好,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要緊跟國家步伐,緊跟國家政策。」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趙晉平表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效率的提升,而效率提升最重要的就是企業運營成本越來越低,海南自貿港要學習和借鑒國際成熟自貿港的經驗,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開放效率。

南韓濟州特別自治道國際關係大使林起模說,南韓和中國以及很多國家都實現了經濟增長,是得益於貿易和國際合作。海南正在建設自貿港,簡化並實現了海關通關的數字化,應用了高效的數字支付系統,並建立了一個強勁的基礎來進行數據共享,促進物流,這些都幫助海南吸引了投資,促進了旅遊和貿易的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創院院長白士泮則認為,海南非常注重服務業,包括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大好機遇。現在全球金融業正在進行數字化發展,海南可利用區塊鏈數字技術,實現飛躍式發展,打造金融新藍海,實現換道超車。

「明年的論壇年會就要在封關以後的海南自貿港召開了,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個又不一樣的海南。」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說。

觀點集萃

「海南正在成為吸引全球人才、資本和資源的強大磁石」

——博鼇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

「海南自由貿易港要緊跟國家步伐,緊跟國家政策」

——澳門特區政府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

「海南自貿港要學習和借鑒國際成熟自貿港的經驗」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趙晉平

……

英國前投資大臣秦智濤:

鼓勵海南發掘比較優勢吸引更多投資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夢瑤

「一個自貿區(港)的成功,歸根結底來自比較優勢。」3月25日,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在博鼇舉行,英國前投資大臣秦智濤在高端對話環節表示,建議海南繼續創新,發掘自己的比較優勢,通過打造全球一流的自由貿易港,吸引更多投資。

秦智濤至今還記得,10年前,他曾主持一個國際專家委員會,討論並發佈了一批關於自貿區(港)的文件。「讓我感到驕傲的是,中國政府很快就把這些文件發放到了所有參與打造自貿區(港)的官員手中。」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深有感悟,自貿區(港)不僅僅關乎自由貿易,它還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能促進創新,帶來投資。

秦智濤表示,儘管如今自由貿易變得更難,但他依舊堅信,自由貿易是件好事。「沒有一個國家能從只有競爭的國際關係中受益。」他認為,自由貿易能夠讓各有所長的世界各國,充分利用自己的競爭優勢,實現更好的資源配置,從而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

秦智濤期待,與會嘉賓能把今天討論中碰撞出的全球貿易之「光」帶回去,讓全球貿易的火焰繼續燃燒,「同時,我也鼓勵海南建設全球最好的自由貿易港,進一步打造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優化監管。」

海南要在營商環境方面樹立榜樣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孫慧

海南建設自貿港,在哪些領域可為全國作出示範或可供借鑒學習?

「海南自貿港可以在建立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方面為全國樹立一個榜樣。」3月25日,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表示,海南應以建設自貿港為契機,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為全國樹立榜樣。

作為博鼇亞洲論壇的老朋友,龍永圖持續關注著海南的發展。龍永圖認為,保護生態是海南發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班錢。海南要全面理解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戰略定位,謀劃打造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海南建設自貿港,要鼓勵全國企業來海南做生意,把進出口貿易的蛋糕做大。」龍永圖表示,海南要加強和國內其他地區,特別是大灣區的聯繫,海島經濟必須依靠腹地,海南必須和其他地區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才能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經貿形勢下走得更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

海南要用好政策紅利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馬誌

「當前全球化發展面臨挑戰,海南自貿港可發揮獨特作用。」3月25日,參加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為海南高質量發展鼓與呼,圍繞加快自貿港建設建言獻策。

獨特性在哪?張宇燕從國內國際兩個層面進行了分析:從前者看,海南已成為中國現階段推動改革開放以及先行先試的重要試驗田,在擴大開放中積累更多經驗,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海南方案」;從後者看,海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能夠成為我國連接周邊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盟的重要樞紐。加快開展的海南自貿港,印證了中國經濟穩步向好的韌性和活力。

為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張宇燕建議,海南首先要用好自貿港政策紅利,將政策優勢紮實轉化為發展優勢,打牢現代化產業基礎。落實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要統籌安排好開放進度和節奏,著眼全方位實施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在發揮好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再積極申請承接更多試點、更多政策,穩步發揮政策合力,成為促進更高質量發展的新柱蠆式。

從「先行先試」到「多點開花」,三張「零關稅」清單、「兩個15%」所得稅等一批自貿港關鍵核心政策相繼落地、滾動升級,由「試驗田」走向「大田耕作」,一步一個腳印,久久為功……展望未來,張宇燕堅信,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以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海南自貿港發展前景廣闊、機遇無限。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要高度重視以RCEP為主體的區域合作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子儀

「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自由貿易對拉動全球、拉動本區域發展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視以RCEP為主體的區域合作進程。」3月25日,在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

在遲福林看來,在全球地緣經濟和政治格局變化的背景下,自由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機遇更大——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加速。他表示,香港在RCEP中的金融、貿易和投資佔比高達70%,加快香港加入RCEP的進程,將對全球和區域貿易自由化產生重大影響。

遲福林認為,自由貿易區(港)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引領者,如杜拜、新加坡和香港的服務貿易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它們還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如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全球貿易的貢獻率已達到20%。此外,區域自由貿易合作,尤其是RCEP,對推動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必須高度重視RCEP,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以應對全球貿易挑戰,把握髮展機遇。」

遲福林表示,海南作為一個靠自由貿易發展的地方,可以聯合世界自由區組織探索成立世界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創立全球自由貿易論壇,使海南成為討論自由貿易的最開放的地方。

世界自由區組織首席執行官薩米爾:

未來的自貿區(港)是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夢瑤

「未來的自貿區或自貿港,會是什麼樣?那一定是全球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3月25日,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在博鼇舉行,世界自由區組織首席執行官薩米爾在高端對話環節提出自己的觀點。

世界自由區組織是一家總部位於杜拜的非營利組織,旨在提供討論和交流學習的平台,實現經濟自由區標準化和高效運行,擁有來自142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名成員,包括自貿園區、出口加工區、港口、物流企業、自由區協會和學術研究機構等。

在日常工作中,薩米爾注意到,不少自貿區或自貿港為投資者提供的激勵政策較為類似。「所以,我們需要創新。」薩米爾認為,除此之外,自貿區或自貿港的建設,還需讓百姓從中受益,「達到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實現可持續性。」

薩米爾認為,2025年之後的自貿區或自貿港,應該是環境友好的、數字化的、創新的,要更關注創業中的中小型企業,重視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並兼顧社會責任。

「要想看自貿區或自貿港是否進步,就必須有衡量的標準,所以我們提出了‘繁榮指數’。」薩米爾透露,今年10月,世界自由區組織將在海口舉辦年會,屆時會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推出這一「繁榮指數」,並發佈認證全球首個綠色自貿區,「屆時歡迎大家前來,共同參加下一次的精彩討論。」

西班牙前外長、巴黎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阿倫查·干沙利斯:

建設自貿區(港)可增強經濟體韌性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孫慧

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持續蔓延,全球自由貿易區(港)面臨的是機遇還是挑戰?3月25日,在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西班牙前外長、巴黎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阿倫查·干沙利斯認為,儘管當前國際局勢複雜,但是建設自由貿易區(港)可增強經濟體的韌性,這個創新必須堅持下去。

阿倫查·干沙利斯表示,此次參加博鼇亞洲論壇年會,瞭解到亞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也看到了諸多不同觀點碰撞,證明了世界貿易對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要,彰顯了建設自由貿易區(港)的重要性。

阿倫查·干沙利斯說,自由貿易區(港)可以幫助經濟體打造韌性。當前,全球各地遭受很多邊緣政治的衝擊,這種情況下,各國建設的自由貿易區(港)要更有針對性,確保全球貿易可持續發展,促進就業、制度創新,促進經濟增長。

「在現在的國際環境下,很多國家可能不容易大規模、全面開展對外自由貿易,但是服務貿易還在不斷增長,自由貿易區(港)可以在服務貿易上進行嘗試,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服務貿易。」阿倫查·干沙利斯認為,建設自由貿易區(港),可以從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等目的去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先行先試,探索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互促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

海南自貿港發展要保持政策穩定性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彬

3月25日,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自由貿易港開放門戶與互聯互通」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澳門特區政府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在會上表示,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最大的底氣在於政策實施的穩定性。

梁維特認為,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於海南自身以及國家發展都產生了積極作用。企業家們最關心有關政策的穩定性,海南自貿港發展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這是發展最大的底氣。

當前在西方國家,由於政策產生「鍾擺效應」,引起了發展的不穩定性。「而中國一直堅持門戶開放,堅持融入全球自由化,表明了我們國家不忘初心,繼續努力把這個事情做好。」梁維特表示。

作為澳門特區政府曾經的一員,梁維特認為,每當推出一項新政策時,都要充分考慮企業家的需要,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今天很多行業發展變化很快,產業不停調整,我們的敏感度永遠沒有像前線打仗的企業家敏感度那麼高,所以首先要瞭解企業家的需要,以及他們對完善現有政策的建議。」

此外,梁維特還認為,產業要實現健康發展,就必須符合國家所需、市場所盼。「不管香港也好,澳門也好,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也好,都要緊跟國家的步伐,緊跟國家的政策。」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趙晉平:

海南力爭做好打造開放高地「行動派」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琬茜

40分鐘的採訪中,「對外開放」「封關運作」「深化合作」等關鍵詞頻頻被提及,勾勒出海南自貿港極具開放活力的生動形象。3月25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趙晉平接受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從如何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角度,為海南自貿港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海南自貿港建設不僅關乎海南自身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還具有全局意義。」趙晉平道出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本質特徵——開放。

他表示,一方面,海南自貿港正不斷擴大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投資及其他經貿合作關係;另一方面,海南自貿港為中國企業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繫、世界各國企業加強與中國的聯繫提供了極大便利。

而從地緣、文化等因素看,海南自貿港與一些特定的經濟體之間有著更加緊密的合作,對此趙晉平認為,在此背景下,海南的開放首先對亞洲國家產生積極效應。「通過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亞洲的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能夠共享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紅利。」趙晉平說。

近年來,海南積極探索數據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力爭做好打造開放高地「行動派」。如何進一步打造開放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趙晉平表示,海南可以在兼顧開放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對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制度創新,分階段、分步驟地將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向更大範圍複製推廣。

聚焦瓊港澳合作,趙晉平還表示,要持續學習和借鑒港澳經驗,充分利用港澳地區如資金、人才等方面豐富的要素資源,深化三地在政策制度方面的合作。

南韓濟州特別自治道國際關係大使林起模:

濟州道期待和海南開啟合作新篇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馬誌

3月25日,來海南參加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南韓濟州特別自治道國際關係大使林起模並不覺得陌生,反而覺得很親切。他曾長期在中國學習、工作,儼然是「中國通」。而濟州道和海南省早已是結對多年的友好省道關係,彼此頻繁互訪,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海南是濟州道的老朋友。」年會期間,林起模參加了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在高端對話環節中,他分享了兩地的深厚淵源:濟州道與海南省1995年正式建立友好省道關係,官方和民間交往齊頭並進,友好合作關係持續加深、潛力巨大。

在他看來,和海南類似,濟州道也是一片「試驗田」。作為特別自治道,濟州有獨特的靈活性系統,可以大膽嘗試,出台創新政策,打開發展新天地。「海南正在建設自貿港,通過簡化實現了海關通關的數字化,還採用高效的數字支付系統等等,所有這些創新幫助海南吸引了投資,促進了旅遊和貿易的發展。」他認為,海南有著諸多領域的創新成果,令外界矚目。

對於創新的作用,林起模認為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他表示,從要素的自由流動來說,儘管當前世界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如供應鏈的擾動等,但創新仍必須繼續下去,來支持貨物、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創造更多合作的機會,推動經濟發展。

「到今年,濟州道和海南的‘姐妹省關係’已經有30年了。」林起模表示,三十而立,這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展望未來,接下來將和海南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如人文交流、郵輪旅遊、智慧化服務等領域,形成具體的合作項目。他特別倡議,雙方可以加強跨境數字簽證,讓學生、企業家、學者等群體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交流,「這樣可以打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其他的機會,可以造福我們雙方。」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創院院長白士泮:

海南可打造現實世界資產通證化中心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惠

3月25日,在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創院院長白士泮圍繞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創新發展路徑發表觀點。他指出,全球金融業正經歷數字化浪潮,海南應把握金融互聯網發展機遇,依託制度創新優勢實現換道超車,打造金融新藍海。

白士泮剖析當前國際金融變革趨勢時強調,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正在重構金融基礎設施。新加坡等國家已開始佈局多國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金融互聯網體系,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跨國金融交易的高效、低成本與安全運行。這為海南自貿港提供了重要啟示——海南雖存在金融規模偏小、市場結構不均衡等現狀,但可通過前沿技術應用實現跨越式發展。

「海南的三大制度優勢極具戰略價值。」白士泮特別指出,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自由流動、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三個自由」政策,為構建新型數字金融生態提供了制度保障。結合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與完整產業鏈支撐,海南有條件打造中國現實世界資產通證化中心。他建議海南探索構建數字資產發行與流通樞紐,一方面將國內實體經濟資產在海南進行通證化改造,另一方面通過金融互聯網實現全球流通。這種創新模式既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能為國內實體企業開闢數字資產融資新渠道,最終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林葉

內容審核:閆銳

值班總監:劉樂蒙

值班主任:齊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