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學督導能力提升論壇暨《新時代高等學校教學督導工作概論》新書發佈會」在雲南舉行
「AI賦能教學督導能力提升論壇暨《新時代高等學校教學督導工作概論》新書發佈會」於3月15日至17日在大理大學成功舉行。有來自全國近200所高校的300餘名專家參加此次會議。

《新時代高等學校教學督導工作概論》(以下簡稱《概論》)的編寫源於新時代的使命擔當和編者的初衷願望。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作為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各高校的發展不平衡,教學督導工作在組織管理、工作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為此,在收集各高校豐富實踐案例的基礎上,編者經過三年多的研究、討論和撰寫,完成了這本書。希望通過此書的出版,能夠提煉有效經驗、推廣成熟模式、探索發展規律,為全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提供實操規範和理論參考。
大理大學副校長夏從龍在致辭中介紹了大理大學是雲南省非省會城市中最早開展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學校秉持「改變滇西缺醫少藥、教育落後狀況」的初心,累計培養了20餘萬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其中80%留在滇西等邊疆地區,促進了邊疆繁榮和民族團結。此次「AI賦能教學督導能力提升論壇」在大理大學舉辦,共同探討如何利用AI技術提升教學督導能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大理大學將繼續努力,加快推進教學督導隊伍建設及教學督導工作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副理事長(CIQA)李亞東指出,當前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態,教學督導作為質量保障的核心環節,亟需從「經驗判斷」邁向「數據驅動」的智慧化轉型。此次論壇以「AI賦能」為主題,旨在通過前沿案例分享與跨界對話,推動教學督導形態升級。同時,《概論》新書發佈,成為本次大會的另一重要亮點。該書是國內首部系統性聚焦高校教學督導理論的著作,也是全國高校教學督導培訓的第一本教材,融學術性、實踐性與創新性於一體,為新書注入了鮮明的問題導向性與時代賽前分析性。李亞東強調,全國高等教育教學督導協作組與大理大學促成此次盛會,彰顯了教育人的責任擔當。CIQA將秉持「以合作促發展」的宗旨,深化AI技術與質量管理的融合研究,支持構建覆蓋全鏈條的智能督導生態系統。

有關媒體記者就該書出版的初心、主要內容和在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對四位主編和副主編進行了訪談。
《概論》主編、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原副局長林仕梁介紹了本書編寫的目的。我國高校的教學督導工作開展已有30多年,作為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的一種必要方式,在各個時期都發揮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像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南昌大學、寧波大學等不少高校,都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建立了成熟的模式。他們的典型示範需要總結推廣。另一方面,由於教學督導工作都是各高校自發開展的,因此發展也很不平衡。一些學校的組織管理、工作機制、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大家迫切希望能得到基本理論和方式方法的指導。由於高校沒有教學督導這個專業,和研究方向,督導人員沒法培養,只能靠培訓,可至今為止,還沒有可供教學督導人員自學和培訓的資料和教材。希望通過此書的出版,對有效經驗做法做一些提煉集成,對成熟工作模式進行宣傳推廣,對發展規律和基本理論進行探索,通過探討工作定位,傳遞正確理念,瞭解基本要求,為全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提供實操規範和理論參考。
《概論》副主編李亞東談了教學督導工作的發展趨勢和國內外高校都進行了哪些實踐探索,教學督導工作的發展歷程,尤其是DeepSeek的崛起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背景下,教學督導工作的內涵發生了哪些變化。
《概論》副主編、南昌大學處長蔡丹指出,教學督導隊伍作為高校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是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一環,更是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在AI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督導隊伍的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充分發揮「監督、指導、評價、引領」四位一體的作用。據統計,專兼職督導人員總數已超過8萬人,各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學督導體系。督導隊伍建設應從依靠組織力量、強化能力建設、發揮專家優勢三個方面著力發展,加快建立一支觀念現代、素質全面、專業精良、品行高尚的專兼職督導隊伍勢在必行。
《概論》副主編、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辛明軍介紹,教育部自2021年開始的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都非常重視學校的質量保障能力建設,督導和評價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重點談了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在質保機制、運行管理和制度保障方面如何應對AI挑戰。
《概論》的四位主編分別作了《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機遇 進一步明確教學督導工作定位》《新理念、新技術:呼喚高校教學督導改革創新》《把脈AI+課堂教學質量:從數智賦能到AI督導》《與時俱進守正創新 人工智能助力下教學督導隊伍建設新思考》的主旨報告。主旨報告信息量大,系統全面論述了當前教學督導工作的定位、頂層設計、制度建設、隊伍建設、AI賦能教學督導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以及面臨的挑戰等大家關注的核心內容。
《概論》的編者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李振泉、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職教所所長苗玲玉、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質保中心教授張喜生分別作了《DeepSeek助力教學督導的點滴思考》《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的特殊性》《Ima智能工作平台在教學質量評價領域的應用》的重要報告。三位專家圍繞教學督導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類型、關鍵環節、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智能平台在質量評價領域的應用等做了系統論述。
大理大學原副校長段利華、浙大網新圖靈智慧教育教師彭彬、浙江大學本科教學督導組組長沈忠悅、武漢理工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徐愛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督導專家李有林分別作了《督導評價助力大理大學高質量發展》《數智化技術助力督導評價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與實踐》《數字時代教學督導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數字賦能教學評管建》《探索教學督導秘訣 助力教學質量提升》的交流報告,通過典型案例、重點剖析、素材提供等方式給大家帶來了最前沿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鑒,受益匪淺。
安慶師範大學副校長吳瓊、長安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組組長尹冠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教務部主任王愛軍分別作了《強化三項建設 發揮督導作用》《創新督導工作思路 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高校教學督導隊伍和能力建設》的報告,從校領導如何重視教學督導工作,研究生督導,督導隊伍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分享,系列報告強調了教學督導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及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值得思考和借鑒。
《概論》副主編、全國高等教育教學督導協作組秘書長孫寶存進行總結,期待教學督導工作在保質量底線的過程中發揮新的更大作用,讚譽從事教學督導和質量保障工作是一份朝陽事業,呼籲大家都來關注和重視教學督導工作,推動教學督導工作再上新台階!
會議的最後,與會代表統一參觀了美麗的大理大學,先後參觀了生物科學館、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古城校區新圖書館。生物科學館是「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繁育(大理)中心科普宣教基地,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許多標本全國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