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10.91億人 短影片仍穩坐「第一寶座」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導
你一天會刷短影片的時間是多久?是否為某部短劇掏過腰包?又充值了哪個影片網站的會員呢?在網絡視聽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網絡視聽是否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3月26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主要發現發佈儀式在成都舉行。據現場發佈的《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10.91億人,同比增長1722萬人。
其中,城鎮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7.88億人,網民使用率為99.1%,城鎮網民幾乎都是網絡視聽用戶。「網絡視聽如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可替代。」現場,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秘書長周結這樣說道。

短影片穩坐「第一寶座」
用戶規模達到10.4億
現場,周結發佈了《報告》的主要發現,他從9個方面分享了其中的亮點。其中,他指出,無視聽不網絡,網絡視聽已經成為全網全國網民呼吸的數字空氣。同時,萬億級市場持續向好,下沉市場呈增長主戰場。「在參考各類公開數據後,我們推算出2024年中國網絡視聽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22萬億元,同比增長6.1%,下沉市場和總體市場規模的增長髮揮了巨大的作用。」數據顯示,網絡視聽用戶中,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佔比高達62%,對網絡視聽使用率在99%左右。
說到當下網絡視聽中的熱點話題,自然繞不開短影片和短劇。周結也談到,短影片依然穩坐網絡視聽的「第一寶座」。《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短影片用戶規模達到10.4億,連續6年領跑各類網絡視聽應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高達156分鐘,居所有互聯網應用首位。
在短影片用戶規模迅速增長下,短劇的「威力」也不容小覷。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到6.62億。僅半年時間,微短劇獨立應用的人均當日使用時長由90分鐘提升到101分鐘,與即時通訊不相上下。「微短劇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主管部門的規範管理和引導扶持,以及全行業的努力,小劇必有大未來。」
此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報告》中提到,在短影片日益蓬勃發展之時,長影片也迎來了「回暖」的現場。截至2024年12月,長影片用戶規模上漲至7.52億,創2018年以來的新高,網民使用率增幅超過了短影片。「隨著精品化戰略的持續推進,長影片主要吸引了高學曆、年輕的用戶群體。」

全民創作的時代或已來臨
近三分之一的網民用AI製作圖片影片
隨手一拍,分享生活,上傳短影片平台……如今,在數字化手段不斷豐富和便捷的當下,越來越多網民使用社交平台來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滴。《報告》中提到,網絡文藝創作活力滿滿,網絡視聽向「數字生活基座」躍遷,視聽的全民創作時代或已來臨。
「得益於創作工具技術的提升,影片的創作門檻不斷降低,推動更多人拿起手機拍影片開直播。截至2024年末,主要平台的短影片帳號已達16.2億,相當於全國平均每人擁有一個短影片帳號。」同時,根據主要平台數據綜合統計,每日全國上線短影片突破1.3億條,相當於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個月上傳了3條短影片。

DeepSeek、豆包……AI的廣泛運用也成了當下的熱點話題。現場,周結講到,《報告》中指出,生成式AI重塑內容生態,近三分之一的網民用AI製作圖片影片,技術普惠與規範治理並行。「AI工具正在滲透每一個人的生活場景,在AI助力下,影片製作的門檻被進一步降低。」數據顯示,使用AI工具進行圖片和影片製作的用戶比例,在過去的半年內由25.6%上升至31%,技術普惠效應正在不斷地釋放。
「然而,AI與影片產業的深度融合,既為內容創作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也對行業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其中,隨著AI深度融入內容創作、審核、分發的全流程,其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存在虛假信息傳播、版權歸屬模糊等新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