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銀髮專列,讓「詩與遠方」更有溫情
三月的風拂過華夏大地,Y764次「金色年華·滇西漫遊」專列正穿行在蒼山洱海間,車窗外的茶馬古道與車廂內的白族歌舞展演相映成趣。當「銀髮遊」成為春日經濟的新亮點,一列列移動的「適老化空間」正在鐵軌上書寫新的民生答卷。

銀髮專列的熱度背後,是老齡化社會的深層脈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其中具備出遊能力的老年人佔比超65%。為此,鐵路部門考慮老年旅客的出行需求,圍繞購票、候車、乘車等出行環節,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用定製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走心」服務,不斷增強老年人旅遊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鐵路網與銀髮經濟的同頻共振,正在重塑中國文旅版圖。目前我國98%的4A級以上景區實現鐵路直達,2024年新開通的杭昌高鐵等線路,使銀髮專列可觸達的5A級景區新增11處。在成都局開行的「巴蜀記憶」專列上,智能窗簾根據光線自動調節開合,車載廣播播放著川劇經典唱段。同時,車上特別設立了專業的醫療服務點,配備了2名紅十字救護員,服務點里設置了血壓儀、血糖儀以及急救藥箱。更值得關注的是,鐵路12306「敬老版」上線以來,已累計服務1223萬老齡用戶。接下來「銀髮專列」還將融入養生、文化體驗等元素,將交通過程轉化為沉浸式消費場景,滿足銀髮族對健康出行和文化消費的雙重需求。
市場的蓬勃催生著服務創新。4月起實施的老年常旅客15倍積分政策,讓累計里程不再是年青人的專利,長三角地區試點的包廂服務,允許家庭旅客整包預訂相鄰舖位,更有多趟專列配備慢病監測設備,實時數據可同步至旅客所在地社區醫院。這些服務創新使得銀髮專列旅客滿意度達98.6%,重覆購票率超普通列車2.3倍。鐵路部門通過積極開行「銀髮專列」、升級完善適老化服務,不僅為老年旅客出遊提供便利,也為銀髮經濟的發展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從渤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江南水鄉到塞外草原,流動的車廂不僅載著老年人看世界的願望,更承載著一個社會對「老有所樂」的鄭重承諾。正如車廂里那幅老年旅客創作的書法作品所寫:「鐵軌延展處,皆是少年心。」這或許就是銀髮經濟最動人的註腳——在飛馳的列車上,每個生命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來源:中國網 作者:曹忠偉)
【責任編輯: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