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消費金融公司增資忙,尚未滿足10億注資門檻的還有6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進入3月以來,已有連續兩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獲批;但截至3月25日,尚未滿足10億元注資門檻的消費金融公司還有6家。

3月24日,四川金融監管局發佈《關於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註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批複》,同意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即錦程消費金融)的註冊資本由4.2億元增加至10億元。

增資後,錦程消費金融的股東構成為:成都銀行、成都天府軟件園、周大福、成都交子新興金融投資集團、重慶宏廣信息科技和豐隆銀行,它們分別持股39.99%、28.2%、17.85%、10%、2.53%、1.43%。

成都銀行仍為控股股東,但成都天府軟件園持股比例超過周大福成為第二股東。

在此前兩週,即3月7日,北京金融監管局發佈了《關於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複》,同意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即中信消費金融)的註冊資本由7億元變更為10億元。

企查查顯示,目前這兩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工商變更尚未正式完成。

2024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被譽為消費金融業的「基本法」,進一步提高了消費金融公司的準入標準。其中,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從此前的3億元提高至10億元。

截至3月25日,記者注意到,目前在31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尚未滿足10億元注資門檻的還有6家(如下圖所示)。

圖/根據上市公司公報、金融監管總局官網信息及企查查,貝殼財經記者製圖表。註:2024年12月20日天津銀行公告顯示,原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即捷信消費金融)重組方案已落地,該牌照將由京東攜手天津銀行等共同持有。2025年1月8日金融監管總局批複同意。

據行業人士介紹,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擴股過程較為漫長,從增資金額、增資方式(現金/股權等)、股權結構調整計劃(如有)等的確定,到相關方案通過內部審批(包括董事會批複)、增資款項劃至指定賬戶,再到相關方案提交至金融監管總局地方派出機構審核、工商變更登記(如獲得監管批複核準),每一步的流程都比較複雜,甚至需要反復溝通。

行業人士認為,儘管當前對於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達標,監管尚未給出明確的時間,但從業機構向《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靠攏,已經成為必然動作。特別近期個人消費貸款額度、期限調整的消息,也對消費金融行業長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