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情】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外媒:提振消費舉措見成效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3月26日電 據《南華早報》3月24日報導,中國經濟年初表現強勁,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多家國際機構近期相繼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顯示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報導稱,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預測顯示,中國2025年GDP增長率將達到4.5%,較此前預測上調50個基點。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國經濟「強於預期的起點」以及資本支出的增長是上調預測的主要原因。

此前,彙豐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

彙豐銀行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4.8%。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3月17日發佈的經濟展望中,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1%, 上調中國2025年增長率預期至4.8%。

彙豐銀行在研究報告中強調:「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增長,對提振國內消費的政策力度更大,以及好於預期的經濟活動數據,是我們對增長持更積極態度的主要原因。」

分析認為,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與國內消費的提振密切相關,而近期推出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正是中國旨在鞏固增長形勢、激發消費活力的重要舉措。外媒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一步,多管齊下的戰略體現了中國提振消費信心的決心。

《方案》推出三十條具體措施,涵蓋了消費、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多個方面,回應了薪金收入、股市、育兒等具體問題,通過政策「組合拳」發力,增強民眾消費信心和意願。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政府將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提振國內消費。

報導稱,中國推出了一項旨在提振國內消費的「特別行動計劃」。該計劃涵蓋了提升居民收入、建立育兒補貼制度,以及擴大「以舊換新」計劃等多個方面,旨在通過提升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黃子春(音)表示,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的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0%,略高於預期,這表明中國的財政刺激措施可能已經開始產生效果。

 美國彭博社報導截圖 美國彭博社報導截圖

美國彭博社報導稱,中國提振消費行動取得成效,中國消費者情緒顯著改善。德意志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情緒較去年大有改善。根據德銀發佈的報告,本季度接受調查的受訪者中,約有54%表示他們感覺自己的財務狀況比一年前更好,這一比例高於2024年的平均值44%。調查結果還顯示,預計未來一年收入增加的受訪者比例升至60%,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上升。這份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提振家庭信心和消費的行動正取得越來越多成果。

「繼中國提出實施更有力的提振消費需求措施後,該專項行動方案是中國採取的又一舉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政府正在解決關鍵的瓶頸問題,出台旨在穩定收入並減輕育兒、醫療和養老負擔的重要舉措。」彭博經濟分析師表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稱,中國政府出台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旨在通過擴大內需、增加收入、優化投資渠道等綜合措施來提振消費。方案表明政府正在著手解決阻礙消費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以便為消費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編譯:齊磊 編輯:陳丹妮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