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不止國際範兒,也能當好「金牌店小二」

「上海是全球研發中心的理想投資地」「投資上海的決策是明智而正確的」……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活動周在上海中心大廈開幕。全球企業家和投資者目光齊聚上海,從開幕禮舞台上到舞台下,外企、央企、民企紛紛現身說法,談到「成本」「效率」,講到「政策」「基金」,向全世界勾勒「金牌店小二」的上海營商環境。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暨「投資上海」活動周在上海中心大廈開幕。
所謂「金牌店小二」的煉成,是連續八年優化營商環境方案上新,是把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放在「新春第一會」的位置上高舉高打,是以「企業感受度」為第一準則。在此次大會的各方聲音迴響中,我們得見上海營商環境的「眼」與「手」。
眼:佈局產業,面向未來
「上海推動高溫超導產業發生於2011年,14年後回頭來看,這種預判性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大會當天,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韜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高溫超導材料從製備到應用都不完善,某種程度上還處於科研階段,但上海已經開始佈局產業。
如今,全球核聚變研發熱潮興起,高溫超導帶材需求大增但產能有限。而在上海,有著全球最完備的高溫超導產業鏈,有全球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在核聚變和超導電纜領域的材料底座上發力,上海超導現在一年能夠供應2000公里超導帶材,馬韜預計到2026年能達到一年4000公里,兩三年之內要落地不低於1.5萬公里。

浦東新區
大會上,浦東新區與上海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約上海超導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生產及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25億元。馬韜告訴記者,新園區僅廠房面積就不低於10萬平方米,在廠房建造過程中,政府部門提供了諸多便利,短時間內突破了很多需要跨委辦局溝通的問題。
「眼」在戰略,上海的戰略目光讓諸多企業得以「乘風」。不僅僅是超導領域,諸多尖端科技領域都正在迎來產業化爆發,未來產業正在兌現未來。而於產業未發軔時佈局,才能讓產業在將騰飛時有足夠堅實的踏板。
著眼低空經濟,在中國從事「空中出租車」eVTOL研發並最早實現首飛的5家公司里,有4家在上海誕生,上海是國內eVTOL整機廠最為集中的城市。禦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說:「上海是中國民用航空產業的核心區域之一,做載人飛機必須得在上海。」
在開幕禮同日舉行的民營企業投資推介會上,上海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晶做了如此分享——上海用超前的戰略眼光證明:產業升級的密碼,在於將冷門賽道托舉為全球風口,將要素集聚升維為規則引領。30年前,當浦東錨定半導體與生物醫藥產業時,許多人視其為「冷後備」;而今天,張江「藥穀」已吸引全球前20強藥企設立研發中心,臨港新片區正引領國產芯片突圍萬億級市場。
潘晶告訴記者,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是馬拉松式的跑步,而不是百米衝刺。而上海,具有更強的定力和更深的眼光。
賽前分析、佈局、托舉,面向未來產業,上海始終持續發力,產業版圖不斷更新。此次開幕禮發佈了上海2025重點產業佈局圖,包括賽前分析部署10條重點產業鏈、首批「市區協同」千億產業集群建設成效、14個區級主導產業特色賽道集聚區。其中,14個集聚區由市區兩級合力打造,聚焦1500萬方「築巢空間」,500億投資「引鳳場景」。

位於上海西岸、徐彙濱江的模速空間。
手:為企排憂,無事不擾
即便是外資企業,只要在上海市場紮根時間夠久,關注每年的營商環境動態變化也會成為習慣。
接受媒體採訪時,英威達亞太區尼龍上遊業務副總裁Kyle Redinger多次提到上海的優化營商環境8.0方案,並表示其中傳達出的一個重點就是「提高工業效率和商業管理效率」。英威達20多年前開始和上海合作,近十年在滬投資達到20億美元,談及對營商環境的感受,Kyle Redinger強調「說到做到」。「上海政府履行他們的承諾,不斷努力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這是我們選擇上海的原因,也是我們繼續向合作夥伴推薦上海的原因。」他說。
「在上海,我們看到了無數的創新,來自全球的客戶對此都饒有興趣。」同在這場大會上,富蘭克林丹恩普頓總裁、首席執行官莊麗雅 (Jenny Johnson)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上海十分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熱情擁抱所有中外企業,並致力於為所有企業提供友好的環境。
打造「全球投資首選地」,上海營商環境對於外資企業的吸引力足夠強烈。2024年,上海全市新設立外資企業近6000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76億美元;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30家,截至今年2月,累計分別達到1027家和597家。

上海市政府網「一網通辦」,點擊進入像網購一樣便利
企業對上海的信心是要靠政府服務的「手」壘起來的。企業希望效率,政府一方面在做「加速」,一方面在做「減數」。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今年2月投產,僅僅7個月便竣工完成,再度刷新了「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大會發言時也提到,吉利設計全球總部自項目啟動以來,各部門主動服務、快捷審批,從摘牌到開工僅用時2個月,實現「拿地即開工」,讓吉利深刻體會到「上海效率」。

何為「減數」?今年上海多部門聯合出台《上海市工業領域經認定的經營者(AEO)制度試點實施方案》,首批認定2360家企業,針對低風險行政檢查事項及情形,不主動開展現場檢查,且原則上3年內免於有計劃的現場檢查,做到「無事不擾」。把檢查和審批的數量減下來,減少企業的行政負擔,效率才能升上去。
如今,上海招商服務一體化機制正逐步建立完善,形成了「1+6+20+X」工作體系,健全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和重點企業服務包機制,進一步為各類企業提供高效、精準的服務。
對於政府提供的企業服務,謝陵感觸很深,主動對接企業、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各項行政辦事審批流程便捷高效,更重要的是看得見「真金白銀」。一方面,上海的各類孵化器大大降低了初創企業的運營成本,企業能夠獲得租金優惠和各類科研補貼;另一方面,上海的一些普惠性政策也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持,從員工落戶到人才公寓,為上海年輕創業者紮根滬上創造了更多機遇。
當然,營商環境不會停留在政府一味地「喂奶」。潘晶指出,上海能夠為企業創建每一個階段所需的要素,更加重視通過市場化的角度配置資源,從而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成長起來的企業,才是真正能夠抵抗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企業。
「金牌店小二」是如何煉成的?上海市經信委綜合規劃處處長陳斐斐表示,一方面要為企業的開辦、企業的經營、企業的營商環境等方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為企業創新的全鏈條考慮。比如大會發佈的重點「引鳳場景」就是一個重要方面,這些應用場景圍繞企業的創新鏈條,從研發到中試到試用,再到未來社區、未來城區的打造,都有全鏈條的陪伴式服務。
「眼」是戰略,是「全局全鏈」,是未來;「手」是戰術,是「一企一策」,是當下。上海正以最佳環境、最優政策、最貼心服務向全球伸出橄欖枝。
作為投資者,莊麗雅 (Jenny Johnson)說:「這次會議向全球企業傳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正是企業所需要的舞台。」
作為創業者,潘晶說:「在上海,每一步都不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