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食品四大亂象調查:多款產品標籤暗藏「雷區」

聲稱「零添加」,實際添加了多種食品添加劑;聲稱「零蔗糖」,但添加的麥芽糖、葡萄糖比蔗糖升糖指數還要快,這樣的「零添加」「不添加」食品,讓很多消費者不慎「踩雷」。

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劑」「零代糖」等宣稱已滲透到各個食品細分領域,調味品、低溫酸奶、飲料等產品成為此類「零添加」標稱的重災區。記者對市面上在售的近百個食品樣品統計發現,「零添加」食品宣稱主要存在企業「零添加」隨意標註、標稱「零蔗糖」實際含有其他糖類、突出標註不添加相關標準法規中本就不允許添加的成分,以及部分企業利用「0」「其他沒了」等商標打擦邊球等亂象。

3月27日,最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正式實施,明確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強調。食品「零添加」標註亂象即將走向終結。

亂象1

產品「零添加」隨意標註

食品宣稱「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更優質嗎?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解讀,食品標籤的核心作用是通過標籤信息,使消費者明晰產品本質,瞭解食品的真實屬性。很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採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不添加」只是對於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並不完全等同。

以某款「果汁飲料」舉例,飲料的標籤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實蔗糖只是「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種,同時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只是一個宣傳噱頭,絕不等於產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消費者認為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新京報記者近日對市場上銷售的近百個有「零添加」「不添加」類聲稱的產品進行統計發現,不同企業或品牌對「零添加」「零蔗糖」「零代糖」「零防腐劑」等有不同解釋,多數產品只摘取自己沒有添加的成分進行標註與宣傳。「零添加」並非消費者理解的不添加食品添加劑,「零蔗糖」也並非真的沒有糖。

在標註「零添加」的幾類產品中,「樂純」一款超純發酵乳,包裝標稱「0蔗糖0添加」,備註信息顯示其「零添加」是指「阿斯巴甜未檢出」。「必品閣」一款韓式泡菜味「王餃子」,包裝正面標稱「0添加」,但包裝背面的註解顯示,「0添加」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甜味劑(木糖醇)含量未檢出,抗氧化劑(D-異抗壞血酸鈉)含量未檢出。「海天」一款薄鹽特級頭道生抽醬油,包裝正面標註「0添加0蔗糖」,但「0添加」實際指「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含量未檢出」。「亨氏」一款番茄沙司包裝標註「0添加」,實際指的是「生產過程中無直接添加防腐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人工色素日落黃、誘惑紅」。「西麥」一款黑芝麻桑葚燕麥,標稱「天然穀物0添加」,指的是「白砂糖添加量為0%,食品香精香料添加量0%」。

海天一款特級頭道生抽醬油標稱「0添加0蔗糖」。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海天一款特級頭道生抽醬油標稱「0添加0蔗糖」。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還有一些產品傾向於將標稱未添加的成分作為賣點。例如,「百吉福」一款原味棒棒乳酪,包裝上標註「拒絕防腐劑」。「簡潤」一款白桃紅西柚果粒風味酸牛奶,標稱「0蔗糖0卡糖」,其「0卡糖」是指產品酸奶基料配方中只添加赤蘚糖醇這種沒有能量的糖。「味全」一款芭樂青提復合果汁飲料,標稱「0香精0色素0防腐劑」,實際指的是依照相應檢測方法未檢出香精、胭脂紅、山梨酸鉀、苯甲酸鈉,並未涵蓋所有的食品用香精、色素和防腐劑。

簡潤一款酸奶標稱「0蔗糖0卡糖」。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簡潤一款酸奶標稱「0蔗糖0卡糖」。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表示,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之所以禁止「零添加」「不添加」此類聲稱,是因為沒有必要。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麼,而不是沒有什麼,企業在食品標籤上宣稱的「零添加」,不可能涵蓋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零添加」標註會造成兩方面誤導,一是暗示食品添加劑或某種成分有害;二是暗示其他產品添加,自己的產品未添加,而未添加的產品品質更優。

亂象2

標稱「零蔗糖」實際含有其他糖

與上述產品相比,酸奶、飲料等產品更偏愛「零蔗糖」宣稱。一些產品雖聲稱未添加蔗糖,但使用的其他糖類存在更高昇糖指數風險。

「味全」一款活性乳酸菌飲品(0蔗糖原味),產品標稱「0蔗糖」,但配料表顯示添加了食用葡萄糖。「雀巢」一款咖啡固體飲料,標稱「無蔗糖添加」,配料表中卻有固體玉米糖漿,首位的植脂末也有葡萄糖漿成分。「維維」一款豆漿粉產品標稱「無添加蔗糖」,但實際添加了麥芽糖漿。

味全一款「0蔗糖」乳酸菌飲料,配料表顯示添加了食用葡萄糖。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味全一款「0蔗糖」乳酸菌飲料,配料表顯示添加了食用葡萄糖。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維維一款「無添加蔗糖」豆漿粉配料表顯示添加了麥芽糖漿。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維維一款「無添加蔗糖」豆漿粉配料表顯示添加了麥芽糖漿。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雲無心解讀稱,食品配料表中出現的一些帶有「糖」字的成分,實際不是糖,屬於膳食纖維的一種,例如聚葡萄糖、可溶性大豆多糖。還有一些成分雖不是蔗糖,但也是糖的一種,例如白砂糖、紅糖、黑糖、冰糖、蜂蜜、食用葡萄糖、果葡糖漿、玉米糖漿、大米糖漿、麥芽糖等。其中,白砂糖與蔗糖是同義詞,食用葡萄糖、麥芽糖的升糖指數比蔗糖還高,其他糖類對健康的影響與蔗糖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中的蔗糖、代糖等成分含量往往是個閾值範圍,難以做到100%不含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25)規定,食品中的糖不超過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就可進行「無糖」或「不含糖」宣稱。「無乳糖」宣稱也不代表完全沒有乳糖成分,只要乳品中乳糖含量不超過0.5g/100g(mL),就可以聲稱「無乳糖」。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食品企業對「零蔗糖」「零代糖」聲稱進行註解時採用了閾值範圍。例如,「樂純」一款超純發酵乳標稱「0蔗糖」「0添加」,註解顯示其「蔗糖未檢出」參照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的測定》(GB 5009.8—2023)第一法,即檢出「限0.2g/100g」;「零添加」則指代糖阿斯巴甜未檢出,依照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測定》(GB 5009.263—2016),檢出「限1mg/kg」。「九陽豆漿」一款黑豆純豆漿粉標稱「無添加蔗糖」,產品「特別說明」顯示其「無添加蔗糖」是指,「本品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將蔗糖作為原料直接加入,每一條本品(20g)所含有的約1.9g蔗糖來源於大豆原料本身」。

「糖不僅有添加進去的,食物本身也含有糖,比如果汁、芒果等產品都有大量的糖。從這個角度說,‘零添加糖’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雲無心進一步分析稱,碳水化合物不等同於糖,其範圍包括膳食纖維、糖、澱粉等。修訂後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在產品原有強製性標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基礎上,增加了飽和脂肪(酸)和糖兩項內容,有助於消費者直觀瞭解產品中的糖含量。

亂象3

對標準禁用成分聲稱「零添加」

除突出標註產品中未添加的成分外,一些產品依照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本就禁止添加食用香精、食品防腐劑等成分,但依然有企業在產品包裝上故意突出這些禁用成分的「零添加」賣點。在雲無心看來,此類「零添加」標註沒有意義,有暗示其他未標註「零添加」的產品含有相關成分的嫌疑。

依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GB 25190-2010)規定,超高溫滅菌乳或保持滅菌乳也叫「純牛(羊)奶」,其產品原料只有生牛(羊)乳或複原乳(奶粉還原液體),不得添加其他原料。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幾乎所有純牛奶產品,配料表僅有「生牛(羊)乳」。即便如此,一些商家還是在純牛奶產品上打出「零添加」字樣。

科迪食品旗艦店銷售的一款純牛奶,產品包裝上印有「純牛奶100%,原生牛奶,零添加更安全」等字樣。然而產品類型顯示,該產品就是一款普通的滅菌乳,執行《滅菌乳》標準。3月26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該純牛奶標稱的生產商河南科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對方答覆稱,「零添加」標註是指原料只有生牛乳,沒有添加例如增加產品蛋白質含量的其他東西。

科迪乳業一款純牛奶標稱「零添加更安全」。 電商截圖科迪乳業一款純牛奶標稱「零添加更安全」。 電商截圖

無獨有偶,電商平台銷售的一款「老額吉」純牛奶,包裝上同樣標註了「0添加」,商品頁面備註顯示其「0添加」指「除原料天然含有外,生產過程中不額外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標稱白銀鑫昊工貿有限公司乳製品分公司出品的一款「鑫昊馨」純牛奶,包裝正面同樣標註「0添加」,銷售頁面顯示其「0添加」是指不添加防腐劑。標稱居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居佳」純牛奶,同樣標註「好奶源零添加」,產品背面提示「本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劑」。

一款「老額吉」純牛奶標稱「零添加」。 電商截圖一款「老額吉」純牛奶標稱「零添加」。 電商截圖

另據舊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除楊梅罐頭(允許添加丙酸及其鈉鹽、鈣鹽,最大使用量50克/千克),竹筍、酸菜、食用菌和堅果類罐頭(允許添加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0.5克/千克)、肉類罐頭(允許添加亞硝酸鹽,最大使用量0.15克/千克)這6類罐頭需要很低劑量防腐劑來對付特定的微生物外,其餘罐頭均不可添加防腐劑。修訂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規定,罐頭類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劑。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水果罐頭均不得添加防腐劑。

新京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標稱山東輝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果汁荔枝罐頭,產品標註「0%添加」「0%添加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香精」,並註釋其「0%添加」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不主動添加《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該類別允許使用的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香精,且含量為0。

最新實施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食品添加劑、汙染物,及法律、法規和標準中規定的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或不應存在於食品中的物質,不得使用「無」「不含」等詞彙及其同義詞進行聲稱。這意味著,類似上述純牛奶、水果罐頭的「零添加」「零防腐劑」聲稱,今後均不允許在產品標籤上出現。

亂象4

商標註冊擦邊「零添加」

在包裝上突出使用「0」「XX0」「零」等類似商標,產品配合標稱或不標稱「零添加」,也是一些食品企業的慣用手段。

2025年3月,有媒體報導向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千禾、加加等13家品牌的「零添加」醬油,測試結果顯示,標示「千禾0」的千禾禦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mg/kg的鎘,該檢測結果引發大量關注、議論。有網民稱,「千禾0」只是一個商標,並不意味著「零添加」。

「千禾0」是商標。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千禾0」是商標。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針對爭議,千禾味業兩度發表聲明稱,「千禾0」是公司的註冊商標,按商標法規定在核準的商品上使用。「千禾0」是公司零添加產品的重要標識,「千禾0」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有嚴格的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

早在千禾味業之前,簡愛酸奶就曾陷入商標註冊爭議。2020年,有科普平台作者發文稱,簡愛酸奶配料是「牛奶+菌種+糖」,「只是用了柑橘脂醇或其他我所不知道的增稠劑,所以配料表可以寫‘無添加’。消費者看起來會覺得更健康,但其實和其他酸奶沒什麼區別,甚至單看菌種添加量還不如一些品牌的酸奶。」對於簡愛酸奶產品包裝慣用宣傳語「其他沒了」,如「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沒」等,該作者也指出,「其他沒了」實則是簡愛酸奶註冊的商標,並貼出商標查詢結果作為證據。

對此,簡愛酸奶在官微聲明中認為是被「公然抹黑」,稱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規定,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而不是可以不標註。

對於「其他沒了」商標,簡愛方面解釋稱,在簡愛提出高端無添加酸奶產品理念時,市場上並沒有同類預包裝食品在售,因此公司將「其他沒了」申請註冊為商標。「一直以來,簡愛酸奶從未隱藏‘其他沒了’為商標的事實,這也是簡愛酸奶對‘無添加’酸奶的承諾。」

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卡士」一款007原味益生菌酸奶,包裝中間用紅色大字號標註了一個「0」圖形商標,給人以產品「零添加」的錯覺。仔細查看可以發現,該「0」圖形右下角有「TM」標誌。經中國商標網查詢,該圖形為卡士乳業(深圳)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第29類商標,適用於酸奶、乳酪等奶製品,目前處於「等待實質審查」狀態。「卡士」旗下另一款007無蔗糖益生菌酸奶,同樣使用了該圖形,但右下角卻沒有「TM」標誌,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字樣,表達「0蔗糖」含義。

卡士007酸奶「0」TM商標和「0蔗糖」標稱對比。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卡士007酸奶「0」TM商標和「0蔗糖」標稱對比。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博士認為,《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新標準規定不能用「零添加」這類同義語去誤導消費者,無論是作為文本還是商標印在上面,作用都是一樣的。具體而言,商標會有商標法進行管理,如果類似宣傳被消費者投訴,監管部門也會採取相應措施管理。商標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利用商標讓消費者誤認為是「零添加」,至少是違背本次標準修訂的初衷的。企業可以在符合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儘量去宣傳產品特色,但要秉承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者開展溝通,誠信經營,不去觸碰紅線。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劉歡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