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鼇看見塑造未來的青年力量

雖然沒有大會議廳,但一場以青年參會者為主的圓桌會議,讓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從年會舉行當天就開始期待。

在日前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首場新聞發佈會上,張軍預告本次年會將安排青年專題活動。第二天,要出席15場會議的張軍,出現在「創想與創造:青年引領的可持續未來」圓桌討論會現場。他說,青年是未來的希望,青年今天採取的行動,將會塑造世界的未來。

這也是此次年會舉行青年圓桌討論會的原因。

在張軍看來,信任危機或者說信任赤字,是現在面臨的頭號問題。「因為沒有信任,即便有很多理念,彼此也不會通力合作、不會共同應對挑戰,也不會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他希望年青人能夠真正地發揮領導力的作用,推動對話交流,共建美好未來。

這場在海南博鼇東嶼島上一間會議室里舉行的小型討論會上,13名來自中國、日本、印度、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青年代表用不同語言面對面交流。張軍期待的未來,有了更具象的畫面。

來自傳統服裝行業的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敏在現場說,自己選擇從時尚服裝產業入門,用科技賦能產業,用6年時間把設計、生產、製造多環節聯動起來,搭建「行業數字化基建」。

這個看好服裝行業未來的年青人說,新的數字技術為服裝產業鏈帶來新的可能性,隔天她就要在杭州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簽約,把AI整合到產業鏈中。她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發現:現在有些來自孟加拉國、越南的客戶,不是來討論訂單,而是討論如何一起成為一家科技化的服裝企業,「探討如何利用中國的產業鏈、中國的研發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全球最大光伏企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海純這樣描繪她眼中的綠色未來:把綠色能源帶到發達國家、帶到戰火紛飛的地方、帶到很多還沒有電網直通的地方。

她說,綠色經濟不僅是綠色能源轉型,更是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31歲的高海純還說,自己這一代人生長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社交網絡、科技平台讓我們前所未有地和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零距離,讓我們和世界的個體無縫交流銜接」。她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這一代年青人更加註重公平性、更加尊重去中心化。

「這一代青年不僅瞭解世界的現狀,還可以利用聰明才智推動未來發展。」73歲的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說,自己年輕時在新西蘭從政,就是想推動變革,「大家應該坐到一起,把自己的理念提出來,表達呼聲,為青年賦能」。

她還提到,年青人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和技能,通過合作,讓世界變得更好。「在新西蘭,有一群年青人反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並指出塑料袋造成的問題。兩三年後,新西蘭就禁止使用塑料袋。」珍妮·希普利坦言,雖然自己這一代人覺得禁止使用塑料袋不方便,但年青人確實以創造性的方式,證明了一個小理念:只要政府通過就能改變現狀,取得很大的成果。

實際上,塑造未來的青年力量已在中國鄉土接續。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副縣長、團中央駐靈丘縣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胡誌中在現場說,靈丘縣的鄉村小學由於師資力量不足,音樂、體育、美術這3門課程(以下簡稱「小三科」)長期難以開展。該工作隊在全縣開展了社會購買「小三科」教學服務項目,累計已為4000餘名學生開展了4300多節音體美課程,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另一支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團隊,也在2019年來到靈丘縣東河南鎮清泥澗村,這是團中央駐靈丘工作隊的重點幫扶村。

「這些年青人和村集體合作社共同建立了一個有趣的有機科技小院,將博士碩士生的科研課題和當地的農業生產相結合,將村莊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低成本的有機肥。」胡誌中說,自1998年起,團中央開始對山西省靈丘縣進行定點幫扶,27年間先後派駐了19批工作隊到靈丘和當地群眾共同努力,為靈丘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現在,靈丘縣已經步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

本報海南博鼇3月26日電

責任編輯:陳鼎,陳卓,惠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