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越冬灰鶴達6960只 增至10年前的130倍左右

3月26日,東北林業大學劉振生教授團隊向記者證實,經過6個月不間斷調查,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間,至少有6960只灰鶴在石嘴山市境內越冬。10年前,石嘴山市首次發現灰鶴,如今,石嘴山市的灰鶴猛增至10年前的130倍左右。「灰鶴屬於大型涉禽,是環境變化的指示物。它們大量出現在石嘴山境內,是近年來當地生態環境極大改善的明證。」東北林業大學博士張旭說。

飛翔的灰鶴群。通訊員陳小組攝飛翔的灰鶴群。通訊員陳小組攝

水中的灰鶴。通訊員嶽昌鴻攝

水中的灰鶴。通訊員嶽昌鴻攝

水中的灰鶴。通訊員嶽昌鴻攝

2024年秋,在發現灰鶴10週年之際,石嘴山市請東北林業大學劉振生教授團隊系統調查境內灰鶴數量。團隊採用樣線法、樣點法、無人機同步調查等方法,先後進行了12次調查。其中,2025年1月8日調查到6960只。「鳥類的調查數據是不穩定的,時多時少,比如3月22日的調查,我們使用無人機,沿黃河分佈10個均等面積調查區域,於早上6時50分同步起飛調查灰鶴。各個點上反饋的數量很少,有的點上甚至1只都沒發現,我跑了兩個點,總共才拍到40只。」張旭說。調查還證實了灰鶴來石嘴山越冬的習慣,即每年10月初來,數量不斷增加,12月趨於穩定,次年3月開始北遷。「灰鶴主要吃散落在田里的水稻,草籽,草根等,石嘴山的黃河兩岸有充足的食物。」張旭說。

張旭在監測灰鶴。閔良攝張旭在監測灰鶴。閔良攝

我國有東、中、西3條候鳥遷徙路線,石嘴山位於西線和中線上。根據全國鳥類遷徙通道保護行動方案(2021-2035年),石嘴山市的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簡泉湖國家濕地公園、石嘴子濕地公園、迎河灣濕地公園、鎮朔湖濕地公園、天河灣濕地公園和沙湖自然保護區均被列為寧夏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石嘴山市已建設了2個野生鳥類智慧監測平台,監測到脊椎動物29目81科324種,其中,灰鶴從2014年的50餘隻增加到2024年初的5000餘隻,又增至2025年初的6960只,佔全寧夏總量的83%以上。(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