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變「金山」,瓦屋村靠這味「藥」點綠生金
春耕時節,鳳慶縣新華鄉瓦屋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內生機盎然。數十名務工人員分工協作,揮鍬鏟土、扶苗填坑、提水澆灌……一株株滇黃精幼苗在荒坡上紮根生長,為連綿的山地披上綠裝。
近年來,瓦屋村依託閑置山地資源,將4000餘畝荒山改造為「藥材寶庫」,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基地裡,「銀髮務工族」正成為一道獨特風景。年近60歲的蘇貞雲一邊麻利地打理著龍膽草,一邊算起賬來:「這麼大年紀還能在家門口務工,每天還能掙到100多元。」
除了務工薪金,蘇貞雲還獲得一筆土地流轉收入。他家所在的村民小組將集體1100畝土地流轉給瓦屋村瑞豐中草藥種植合作社,每年可獲得固定的土地流轉收益。「自從我們小組有了這筆收入,日常的道路維護就有了經費保障。」蘇貞雲補充道。
瓦屋村以「黨組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草藥產業。通過科學謀劃與佈局,引進鳳慶縣信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瓦屋村瑞豐中草藥種植合作社,融合公司的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以及合作社的組織、協調、服務功能,聯繫農戶建立起一條集龍膽草、滇黃精等中草藥種植、管護、初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鏈,「環環生金」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2024年,中草藥產業為我們村創收近70萬元,大部分是村民就近務工收入。」瓦屋村黨總支書記羅雲龍說,瓦屋村將從種植規模、藥材品類、加工技術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挖掘產業潛力,提升「藥材寶庫」的重要性。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隋鑫 李春林
通訊員:字林玲
責編:李興文
審核:謝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