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給媒體行業帶來變革 這場論壇聚焦智慧媒體的未來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用AIGC生成影片產品,用「數字人」回答讀者提問……如今,隨著5G、AI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網絡視聽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AI不斷賦能下,智慧媒體又將迎來怎樣的改變?技術的提升又如何為智慧媒體助力?

3月27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智慧媒體論壇在當天下午正式舉行。現場,來自人民網、新華社、中國民族報、中國日報、封面傳媒等媒體代表齊聚,深入探討AI技術驅動下的媒體發展,共話智慧媒體的未來。

對談環節圍繞「技術賦能媒體變革」展開對談環節圍繞「技術賦能媒體變革」展開

「深層次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我們的社會在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進入了智能互聯網時代,媒體也進入了智能媒體時代。」論壇伊始,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登台,他以《重新認知「影片化、移動化、智能化」》為題帶來了主題演講。他以人民網近年來推出的產品和應用為案例,呈現人工智能在教育、展演、醫療領域的運用。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錢彤則帶來了名為《以AI智媒賦能 打造主流價值新坐標》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智媒賦能,要堅持方向之正,鍛造思想硬核。同時,中國民族報社副書記、總編輯,道中華文宣平台負責人閆永,說到了「道中華邊疆行·曼行國道」這一整合傳播案例,談到了其所在的平台,如何用AI賦能媒體融合,講好中華民族故事。

「作為一名從業40餘年的演員,我見證了文藝創作從舞台螢幕,到數字時代的巨大變遷。」現場,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副主席、一級演員張凱麗亮相,說起了從業數十年來的感受。她講到,如今新媒體以迅捷、多元、互動的方式,重塑了藝術傳播的路徑,也讓角色塑造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被無限地拉近。

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副主席、一級演員張凱麗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副主席、一級演員張凱麗

在技術賦能媒體變革之下,新的傳播方式帶來新的傳播形態,也使得傳統媒體向融合發展的方向轉變。在論壇現場,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封面傳媒管委會主任葉建平,四川廣播電視台編委、四川觀察合創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嶽學淵,山東廣播電視台閃電運營中心主任、齊魯網·閃電新聞總編輯劉駿,河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傳播中心副主任劉克軍一同亮相,圍繞「技術賦能媒體變革」這一主題,結合各自的媒體數字化轉型實踐經驗,以及AI技術在新聞生產鏈條上的探索應用等內容,展開了深度對話。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數據要素聯合實驗室成立的簽約儀式也在現場舉行。同時,《田園播客》正式發佈,《咱們文藝有力量》第二季也宣佈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