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突破400萬件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今天(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當天,「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在論壇上介紹,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已經達到484.6萬件,是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預期目標。

今天(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當天,「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在論壇上致辭。主辦方供圖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論壇主題為「改革與創新:知識產權賦能新質生產力」。申長雨表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持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特別是聚焦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健全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促進實現更多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供給。
科技成果只有實現產業化才能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知識產權轉化率和產業化率水平持續提升。去年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61.3萬次,同比增長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7.6萬次,同比增長39.1%。2023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6.87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13.04%,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就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北京市副市長孫碩介紹,北京市持續培育開放創新生態,不斷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第3,比2023年提升了1位。2024年,全市專利的授權量達20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現在是159.81件,穩居全國第一。去年,全市技術合約成交額達到9153.3億元,知識產權價值不斷得到釋放。他說,相信在2025年,知識產權技術合約交易額能夠跨過萬億元大關。
孫碩表示,北京市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知識產權頂層設計,培養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人才,完善知識產權轉化保護機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高質量服務,讓創新成果「產得出、用得好、護得住」,釋放創新活力。
在當天的論壇上,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智融寶PLUS」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平台。據悉,該平台將更好地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包括企業服務「企知寶」、銀行服務「銀知寶」、政府服務「政知寶」三大服務。
其中「企知寶」為企業提供1-2年期5000萬元額度,綜合成本2%-3%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幫助企業盤活知識產權,實現大額度低成本破解融資貴;「銀知寶」為金融機構提供質物評價、質押辦理、風險監控、處置變現等專業支撐,減少金融機構的後顧之憂,緩解融資難;「政知寶」通過與地方政府共建資金池、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優化政策等創新舉措,助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化解融資慢。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