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加「數」 向新加速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廣東正在行動。
3月28日,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釋放出廣東大力推進數字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近年來,廣東緊抓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發展機遇,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不斷激發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廣東實踐貢獻文化力量。

擁抱產業變革 「媒體+」大有可為
從空中俯瞰珠江之畔,南方智媒大廈、羊城創意產業園、星海藝術產業園、廣州珠江鋼琴產業園……一個個文化產業地標星羅棋布,酷狗音樂、荔枝、洋蔥等一批優秀數字創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新建的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將進一步拓寬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物理空間,促進新產業集群相互鏈接,為文化與科技的雙向奔赴賦予了更多期望與可能。

一塊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試驗田正在沃肥。「媒體+產業」正是改革路徑之一。未來,廣東將彙聚更多新型文化業態,吸引一大批極具創新力的優質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在新聞事業和文化、科技產業交融中培育新的動力源。
一個「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即將落成。2024年,廣東文化產業營收超2.5萬億元,遊戲產業營收、數字出版產值、電影票房收入等主要指標均居全國首位。一批批「豎起來的園區」,將吸引更多具有垂直優勢和輻射能力的頭部企業入駐,牽引帶動相關業態升級,在「文化+數字」的舞台上闖出新天地。
一片「年輕態」人才彙聚的新高地加快構築。數字創意產業呼喚創新人才,也將為廣大人才提供幹事創業舞台。當前,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推進落實「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以優秀企業、優質服務、優美環境招才引才。
一座嶺南文化傳承發展的實驗室乘「數」而來。遊戲《黑神話·悟空》、電影《哪吒2》的爆火表明,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潛力無限。近年來,舞劇《詠春》、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英歌、醒獅等強勢「出圈」。廣東將夯實技術底座,以數字基因守護嶺南文明,推動數字化保存、智能化解析和產業化應用,為嶺南文化「雙創」增添新活力。


依託「五大優勢」 激發產業創新發展活力
廣東搶抓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機遇,有基礎、有優勢。
據省工信廳統計,廣東省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在2023年就實現了營業收入6233.38億元,提前完成2025年突破6200億元的目標任務,近5年年均增速達10.37%,增加值增速為16.1%,數字出版、動漫、音樂、遊戲分別佔全國的1/5、1/3、1/4和4/5,成績亮眼、形勢正勁。

廣東數字創意產業憑什麼能?
憑「灣」有引力的戰略機遇。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無限,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蓬勃發展,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平台、國家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密集佈局,都為廣東文化建設提供了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憑豐富多彩的嶺南文化。廣州國家版本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等文化新地標魅力綻放,《嶺南文庫》《嶺南文化辭典》等文獻典籍彰顯底蘊,以「兩端一雲」建設牽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如火如荼,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21年領先全國。
憑蓬勃興旺的人氣與市場。1.27億常住人口、1.5億實時在粵人口,經營主體1900多萬戶、企業830多萬家,為發展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資源和最具吸引力的廣闊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電影市場總票房超過52億元,文化消費需求旺盛,數字創意產業潛力巨大。
憑雄厚澎湃的科創實力。2024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近8萬家,廣東超級創新生態和應用場景,為產業發展積蓄強大動能。
憑對外開放的廣闊格局。廣東毗鄰港澳,海陸空交通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聯通內外,是外貿大省、出口大省。2024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規模分別突破1.3萬億元、7000億元,是「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五大優勢」相輔相成,廣東數字創意產業底氣十足、動力充沛。

實施「五項舉措」 系列政策誠意滿滿
從數字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到機器人「七劍客」競相湧現,廣東在搶佔製高點、競速新賽道上,拿出「看家本領」。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現場發offer」「12萬人報名參加春招會」……從備受關注的廣東「新春第一會」,到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開放日「名場面」,再到「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一聲聲真誠的呼喚、一個個誠摯的邀約傳遍大江南北,釋放出滿滿的「廣東創意和誠意」,傳遞出經濟第一大省勇挑大樑的堅實擔當。

推動數字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繼續拿出創意滿滿、誠意十足的舉措。
完善政策支持合力。廣東搶抓「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機遇,大力實施數字創意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廣東還將完善動漫遊戲、影視生產、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重點行業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統籌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扶持專資、省電影專資等專項資金」「辦好‘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等活動和平台,讓耐性資本加持好的創意、陪伴企業成長」……大會發佈的系列政策支持,將更好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培育產業生態集群。園區周邊的科韻路地段,11公里的路彙聚近150家規上遊戲企業、年產值千億元。廣東將依託產業生態優勢,高標準建設數字創意產業園,吸引更多優質文化和科技企業,構建以頭部企業為引領、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深挖嶺南文化富礦。廣東將支持打造嶺南文化大數據中心、嶺南文化大模型,推動文物古蹟、典籍版本、非遺民俗等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建立嶺南文化IP系統轉化開發體系,讓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相互賦能。同時,服務保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文化大數據下沉一線、直抵基層。
廣聚天下文化英才。廣東將搭乘「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的東風,創新實施「廣東特支計劃」等人才計劃,引進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吸引更多有文化、善創意、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和高校畢業生來粵工作。
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廣東文化單位、高校和互聯網企業正在深入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大模型,全省已有4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廣東還將大力實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動,謀劃一批「十五五」新的重大牽引性項目。
近期,海康威視、抖音集團、阿里影業等紛紛在廣州成立新公司。企業用腳投票,投下對廣東的信心,廣東將不辜負這份信任,以真心實意的系列政策「組合拳」,再創人才和科創獨角獸企業「孔雀東南飛」的新氣象,形成「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實現文化加「數」、向新加速。
南方+記者 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