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做改善營商環境的「行動派」

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有何改善?長春一直在用行動刷新答案。
在長春市麥基迪克智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一輛汽車的車輪可以向內旋轉90度,實現橫行和原地調頭等動作。這個被稱為「自動輪智行底盤」的汽車技術,擁有100多項發明專利,不僅能讓汽車移動更加靈活、安全,還具備減少40%零部件的節能優勢,為電動汽車的輕量化提供解決方案。
這項國內原創技術由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靳立強研發。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對傳統汽車技術的一次顛覆性創新。從實驗室到生產一線,靳立強團隊實現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市場化。眼下,這個初創企業已經與國內多家知名車企達成合作,預計2-3年內實現批量生產智行底盤產品。
「企業能快速成長,得益於長春市政府部門的頂格支持。」靳立強介紹,長春市政府不僅給他的團隊提供種子基金首筆投資500萬元,還提供了辦公廠房、運營補貼、對接各類車企資源等支持。這些實打實的扶持,讓靳立強的創業公司可以安心留在長春發展。
近年來,長春用真金白銀和全程式陪伴,吸引民營企業落地生根,助力其枝繁葉茂。同時,長春市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從《2023年度長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26條」、《關於支持民營經濟加快開展若干措施》的「13條」,到2024年1月正式實施的《長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長春市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提檔升級。
為瞭解決企業政策信息「難找、難查、難兌現」的問題,長春市從近800多條政策中梳理出146條重要性較高的政策條款,編印成冊,把政策內容和解讀送進中小企業。
在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長春市著力於優化創新生態、聚焦汽車等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汽車產業是長春市的支柱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當下,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的創新突圍成為關鍵。
數據顯示,長春市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000多家,產值規模高達1600億元。近年來,長春市通過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增長點,帶動全產業鏈升級。
其中,汽車線束為整車所有用電設備提供電源、信號和數據傳輸,是車輛的「神經網絡」。在整車減重、降本需求日益迫切的汽車研發市場上,汽車線束也需要大幅減重並降低材料成本。
「輕量化的鋁線束不僅可以減輕車體重量,還能讓導電性能進一步優化。」長春捷翼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翼科技」)研發中心副總工程師馮思銘向記者介紹。在國內鋁線束研發領域,捷翼科技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獲得了6項國際性銲接專利,推動了鋁線束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這家長春的本土企業,在創辦10年里,研發團隊從8人增長至1000多人,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經過多年發展,這家企業的產品應用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領域深度拓展,研發生產的汽車線束實現了從低壓到高壓、從低速到高頻、從車身到車外、從單一功能到複雜集成、從總成組裝到關鍵部件自製的多維度迭代,主要產品出口全球87個國家及地區。
立足長春、輻射全國、走向海外,是捷翼科技的目標,也是長春眾多汽車配套企業的長遠定位。
依託長春汽車產業優勢,借力不斷優化的審批流程、資金扶持、人才引進和供應鏈保障,落戶長春5年的吉林玲瓏輪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玲瓏輪胎」)得到了迅速發展。
目前,這家公司的工廠引進了全球領先的智能製造設備,並結合工業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了輪胎設計、生產、管理、物流和營銷等環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吉林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示範企業。
通過「一網通辦」和「承諾即開工」等措施,吉林玲瓏輪胎的二期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證辦理僅用了不到3個月。吉林玲瓏輪胎總經理張濤說,政府部門安排了專班對接,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用地等問題。
今年2月底,長春市製定了《長春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包括信心提振專項行動、環境優化專項行動、要素保障專項行動等7項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服務理念,及時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編製「首違不罰」事項清單,最大限度減少對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責任編輯:陳卓,陳鼎,惠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