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畫卷:烤煙「土專家」 致富「帶頭人」

  近日,在保山市昌寧縣柯街鎮立斯達村,農戶們正忙著收割農作物並進行土地整理,為烤煙種植做好準備。李林軍是立斯達村董白賴村民小組組長,他既是一名資深煙農,也是一名歷經多次烤房烘烤技術變革的煙葉烘烤管理員。

  李林軍深耕烤煙種植領域已有20多年,是村里公認的烤煙種植行家。2024年,他種植了8畝烤煙,今年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畝,期待有更多的收穫。除了種植烤煙,李林軍還擔任立斯達村丫口子烤房群的烘烤管理員,這一幹就是10多年,對傳統生物質燃料密集型烤房和新能源電烤房的烘烤技術都較為熟悉。

立斯達村的航拍圖(3月13日攝)。楊榮輝 攝立斯達村的航拍圖(3月13日攝)。楊榮輝 攝

  李林軍管理的密集型烤房群共有10座,先後經歷了三次技術變革。最初,烤房使用柴火作為燃料,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要隨時關注火勢,溫度控制也全憑經驗。後來,烤房採用生物質顆粒作為燃料,工作強度大大降低,每2—3小時加一次燃料即可,溫度也更加穩定。如今,這些烤房再次升級為電能烤房,李林軍只需在儀表上設置好溫度、濕度等參數,便可通過手機實時監測烤房情況,遇到停電等突發情況也能及時作出反應。電能烤房不僅省時省力,還採用了煙夾代替傳統的煙杆,在煙葉烘烤品質得到保證的同時,烤房效率也有很大提升。

  除了烤煙種植和烘烤管理,李林軍還在烤煙收購季節擔任煙葉預檢員,負責組織立斯達片區的煙葉預檢預約工作。

李林軍在查看他管理的電能烤房(3月13日攝)。楊榮輝 攝李林軍在查看他管理的電能烤房(3月13日攝)。楊榮輝 攝

  李林軍的致富之路並不局限於烤煙,他還經營著一家玉米飼料加工廠,每年為他帶來近2萬元的收入。此外,他還發展了生豬和肉牛養殖業。2024年,他家的毛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成為村里多元化發展的典範。

  李林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多元化發展是促進煙農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他不僅通過烤煙種植和烘烤管理實現了自身收入的增長,還通過飼料加工和養殖業拓寬了致富渠道。「隨著時代不斷髮展,我們煙農也要不斷學習,致富思路擴寬後,種煙輕鬆了,收入提高了,生活也越來越好。」李林軍感慨道。(完)(沙雪康 姬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