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花甲鄉:藍莓映紅致富路,繪就鄉村新 「莓」 景

眼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花甲鄉的達木村,暖春微風送來藍莓豐收喜訊。村里的藍莓種植基地一片繁忙,滿是蓬勃生機。

走進基地,一盆盆藍莓樹整齊排列,枝頭掛滿飽滿圓潤的果實。陽光下,藍莓色澤純正,像寶石般誘人。工人們挎著籃子,穿梭其間,專注挑選成熟果子,手指輕掐,果實便落入籃中,動作嫻熟,滿臉喜悅。

基地採用先進的基質盆栽,搭配滴灌設備,精準輸送水肥,為藍莓生長定製「營養套餐」,保障掛果率和品質。產出的藍莓因品質優良,在上海、嘉興、西安等外地市場很受歡迎。

基地負責人楊淳博看著豐收景象,滿是欣慰:「今年氣候好,藍莓產量高、品質佳,預計產量100到120噸,每噸收益5萬元,能實現500萬元收益。年前就收到大量訂單,與多地市場建立了長期合作。」

藍莓產業發展,也給周邊群眾帶來增收機會。花甲鄉達木村委會格幫小組村民張玉梅笑著說:「在這做工離家近,一天150元,工作不難,心裡踏實又高興。」

2023年11月,基地從周邊村寨流轉100餘畝土地,建成4個溫室育苗大棚,打造120餘畝產業基地,種 8.3萬餘株藍莓苗。採用「企業+農戶+村集體」的聯農帶農模式,70%收益給企業,20%分給土地流轉農戶,10%注入村集體經濟,實現多方共贏。

近年來,富寧縣通過盤活土地、發展特色產業等舉措,增強村級「造血」功能,拓寬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下一步,花甲鄉將依託達木片區水源、土地、氣候優勢,發展藍莓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建成後,產業規模將擴至400餘畝。同時,推廣鄉村採摘遊,開放部分區域供遊客採摘。繼續沿用「721」模式,助力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照亮鄉村振興路。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黃鵬

富寧縣融媒體中心:應文吹 白芸璐 黃彩玲

責編:李興文

審核:謝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