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鼇)世界局勢變亂交織 不同文明如何共建「互信未來」?

(聚焦博鼇)世界局勢變亂交織 不同文明如何共建「互信未來」?

中新網博鼇3月29日電 (宮宏宇)「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堅持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強文明交流對話,是應對全球性挑戰、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要求。」

3月28日,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加強文明對話,促進理解信任」分論壇在海南博鼇舉辦。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論壇上強調,世界各國應以對話、創新、開放姿態深化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受訪者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受訪者供圖)

「當前,人類科技能力不斷突破,但卻無法實現和平共處。」林尚立感慨說,各國亟須在民族、國家觀基礎上,樹立一種全球意識。國際社會應搭建一個全球性平台,讓各種文明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貢獻各自的智慧,形成共識。

二十多年來,博鼇亞洲論壇為全球合作提供了這樣的對話窗口。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在世界變局中日益成為發展「穩定器」,區域經濟一體化走在前列,為國際合作帶來寶貴借鑒。

對進一步推進亞洲不同文明交流,共建「互信未來」,林尚立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以文明對話增進互信。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儒家文化等多文明交彙之地,各國應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通過學術交流、文化互鑒、青年交往等方式,增進對彼此歷史邏輯與發展道路的理解,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之基。

二是以創新協同應對挑戰。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背景下的技術鴻溝、數據安全等問題,亞洲國家需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攻克關鍵技術瓶頸,探索建立包容審慎的治理規則,推動亞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領航者。

三是以開放包容重塑秩序,維護多邊主義的核心地位。需在全球氣候治理、數據流動、債務危機應對等議題上加強協調,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

林尚立還結合中國人民大學的實踐,分享了以教育為橋促進文明互鑒的經驗。他提到,中國人民大學創設了中奧雲明論壇、亞洲政策論壇等品牌論壇,成立中希、中法、中匈等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動力。

林尚立強調,當前中國大學正面臨著革命性的重塑。過去是知識時代,未來是智慧時代,智慧最大的源泉就是不同文明。因此,對不同文明的兼收並蓄已成為現代大學最重要的生存和發展之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