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亮相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展示豐富視聽資源,分享微短劇探
3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以「極視聽·強賦能」為主題,聚焦「AIGC、微短劇+、青年成長、國際傳播、產業賦能」等5個行業熱點領域。
大會開幕當日,通州區亮相 「精品微短劇創作論壇」,面向全國網絡視聽產業從業者展示大運河北首豐富的視聽資源,分享微短劇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經驗。

大會發佈了《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人,同比增長1722萬人,城鎮網民使用率達99.1%,網絡視聽已成為「數字空氣」。
同一時期,我國網絡視聽行業從業企業總量達75.70萬家,創歷史新高,網絡文藝創作活力滿滿。

在大會開幕當日舉行的「精品微短劇創作論壇」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侯健美介紹了通州區在網絡視聽產業方面的發展成效。
她表示,近一時期,通州區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細則》,圍繞培育打造網絡視聽產業集群、推進視聽園區發展、加強視聽技術與場景創新、支持網絡視聽內容創作、推動直播電商發展、優化網絡視聽配套服務六個方面進行配套支持,同步佈局紫光VID網絡視聽產業園,成立數聽視界平台運營公司,為落地企業提供全面服務,推動網絡視聽加速成為副中心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副中心還建立了影視拍懾服務機制,推出影視拍懾服務手冊,為影視創作團隊提供全面的拍攝地點參考。

自手冊發佈以來,已有超過20個影視項目通過手冊提供的信息在通州取景拍攝,其中不乏知名電影和電視劇劇組。


微短劇創作方面,副中心發揮自身拍攝資源優勢,為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舟楫千里號歌來》《祈安瀾》等微短劇提供取景保障。
首部聚焦桑治莊藝術創意小鎮策劃的微短劇《我在桑治莊》,自上線以來,全平台累計播放量超2158萬次,生動展現了擁有7000多名藝術家的小鎮的文化潛力。

此外,通州區創新成立了微短劇產業聯盟,深度探索聯盟實體化運作,整合40餘家成員單位資源優勢,為影視創作團隊提供微短劇創作、拍攝場景等,鼓勵更多微短劇項目落戶運河北首。
未來副中心在視聽資源集聚、短劇攝製服務等方面將繼續提速,打造微短劇產業「副中心速度」。

論壇上,副中心日新月異的面貌,以宣傳片的方式展示在全國網絡視聽產業從業者面前。

近年來,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梯次推進,副中心正高質量構建起城市的「四梁八柱」。
今年更立足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的「3+1」主導功能,啟動科創資源倍增工程、「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建設工程、「十百千」產業集群培育工程,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愈發顯現。
侯健美表示,歡迎全國網絡視聽行業企業及從業者們關注通州,期待未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孕育更多精品微短劇,讓大運河的千年文脈在光影中煥發時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