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莫言:作家的主觀情感和思維原創,至少短時間內AI取代不了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北京攝影報導

3月29日,北京的春天萬物明媚。在莫言戲劇文學國際研討會於北師大召開之時,封面新聞記者也來到北師大莫言國際寫作中心探訪,面對面專訪了莫言先生。

莫言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愉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笑聲朗朗,坦率、真誠、謙虛。他談到自己深受戲劇吸引的原因,自己對影視改編與文學原著關係的看法,等等。

莫言說,自己有強烈的寫戲興趣,但自己的劇作品目前還只寫了幾部,「現在召開這個研討會,我是很慚愧的。但我想這個研討會的主旨並不僅僅是研討我個人的劇本創作,更是研討中國當代文學創作進一步開拓邊界的更多可能性。」

莫言莫言

封面新聞:您如此喜歡戲劇,除了跟您少年時代受到的地方戲曲熏陶經驗有關之外,戲劇這門藝術本身吸引您的是什麼?

莫言:我覺得應該是戲劇可以直面觀眾吧。戲劇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活靈活現地把一個作家要講的故事演繹出來,把作家要對大家要說的話表達出來。而且戲劇給觀眾帶來的感受比閱讀文字更加直接,更加立體,也更加強烈。我想這些都是戲劇的獨特魅力。坦白說,讀者讀我的小說,我當然會很高興。但是當一個劇作家,坐在劇場裡面,藏在觀眾席裡面,看台上自己寫的戲被演出來,這種感覺我更享受。

封面新聞:你剛在研討會上談《北上》電視劇讓你再度意識到,從小說到劇本,確實需要編劇進行二度創作。但也有一些原著作者會比較不願意自己的作品被改動。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莫言:一些作者可能確實是不願意改編背離自己原著的主要情節,即使需要改動,這個作者更願意自己親自動手改編。但也有一些作者對這些就不太在乎。我想沒有一個影視劇改編,是完全忠實於小說原著的。

封面新聞:去年採訪您的時候,您提到,自己在創作上要跟AI賽跑。今年AI的寫作水平又比去年有所提升。對此莫言老師有怎樣新的觀察和感受?

莫言:我還是按照我自己的節奏,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到了我這個年紀,你說要跟什麼賽跑,尤其是AI賽跑,你怎麼能跑過?跟烏龜賽跑還差不多。不管怎麼樣,到目前為止,我始終認為AI還只是個工具。無論它怎麼先進,它就是工具。作家的主觀情感和思維原創,至少短時間內是AI代替不了,這是比較樂觀的。

封面新聞:從小說到戲劇,您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生命力。有什麼秘訣嗎?

莫言:我覺得我的創造力比不上別的作家。我從來沒有什麼覺得自己比他們的想像力更豐富一點,創作力更澎湃一點,一點都沒有。

封面新聞記者對話莫言封面新聞記者對話莫言

封面新聞:這幾年,「素人寫作」也成為一個文化現象。作為一名成熟的作家,對文學於普通人的生命意義,你有怎樣的感受?

莫言:我想,文學創作本身並沒有多高的門檻。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曆,不需要是很大的天才才可以寫作。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寫。剛才我還跟我的學生們講到一個寫作例子。我們北京某個大醫院一個著名的呼吸科專家,寫小說就寫得非常好。

封面新聞:你的話劇作品《鱷魚》去年在全國多地巡演很成功。一般來說,你會如何對待觀眾給你的反饋?

莫言:觀眾當著我面給我說的都是好,背後說什麼我也不知道。總之,我認為一部戲或者其他任何一個藝術作品,受眾都有權利見仁見智,有讚美有批評,這是非常正常的。批評只要講得有道理,作為創作者都要從善如流。

封面新聞:您現在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指導青年學子創作。您如何看待當下青年寫作者的優勢和不足?

莫言:很難說他們的不足。實際上我們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的導師跟學生的關係是教學相長。我覺得學生們寫的作品一點不比我們寫得差。他們的作品里有我們沒有的東西,當然我們也有我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們。

北師大莫言國際寫作中心所在的京師學堂北師大莫言國際寫作中心所在的京師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