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首設科技助殘平行論壇,發佈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

新京報訊(記者葉紅梅)3月29日,由中國殘聯主辦、北京市殘聯承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助殘平行論壇舉行。這是中關村論壇今年首設的殘疾人領域平行論壇,論壇現場發佈了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和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

3月29日,由中國殘聯主辦、北京市殘聯承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助殘平行論壇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3月29日,由中國殘聯主辦、北京市殘聯承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助殘平行論壇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本次論壇以「科技有愛,共創美好世界」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腦機接口、外骨骼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創新,共同探討通過助殘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助力殘疾人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正在全方位賦能殘疾人,為殘疾人跨越鴻溝、超越障礙、擺脫困境帶來新的希望,為實現‘平等、融合、共享’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在致辭中表示。

據瞭解,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科技在改善殘疾人功能、促進殘疾人發展方面有巨大應用潛力。「科技助殘既是服務殘疾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動腦機接口、外骨骼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創新的重要應用場景。」中國殘聯計劃財務部副主任劉立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科技助殘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殘聯與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科技助殘的指導意見》,為加快助殘科技創新,促進科技與殘疾人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保障。同時,緊密圍繞殘疾人科技需求和助殘工作需要,推動助殘科技研發,並積極推動助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論壇現場發佈了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和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論壇現場發佈了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和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活動現場發佈了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名單,包括北京市海澱區、上海市浦東新區、江蘇省蘇州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等9個地區。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也在論壇上發佈,充分展示助殘領域前沿技術創新最新成果,推廣成功經驗,促進助殘科技創新信息和知識傳播。

其中,清華大學李路明團隊自主研發32通道植入式「人工脊髓」,完成四例臨床試驗,可幫助截癱患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站立和行走;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基於全自研國產語音大模型,集成語音轉寫、合成等關鍵技術,可廣泛用於聽障群體的無障礙溝通與交流;昌平實驗室劉河生團隊的個體腦功能剖分技術(pBFS),可基於功能磁共振成像,精細剖分個體大腦功能分區,精準解析腦環路,為腦功能疾病患者的精準治療提供支持。

編輯 張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