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大棚「蔬」寫鄉村新途景 小多肉開出「致富花」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道路通,百業興。以「四好農村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連接萬里河山,為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客流物流,帶動鄉村整體面貌發生巨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興路。央廣網特別推出《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系列報導,沿著「四好農村路」,訪村落、進田園、看產業,探尋鄉土文脈,縱觀發展變遷,與您一起感受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央廣網新鄉3月30日消息 再過一個多月,李王莊村蔬菜大棚種植的30多畝甘藍將迎來收穫期。早在甘藍種植前,村里就與採購商簽訂了訂單。

李王莊村坐落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留光鎮東南處,南鄰天然渠,西側1公里處便是220省道。曾經這兒的農特產品因交通不便,難以暢通地走出「田頭」。

李王莊村將生產路延伸到田間地頭(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李王莊村將生產路延伸到田間地頭(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以前村里的生產路僅4米多寬,只能容一輛車通過。田間地頭的道路是土路,每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走路都困難,別說運輸農產品了。」回憶起曾經的路,李王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孫自民依舊十分感慨。

2022年,封丘縣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借此東風,李王莊村加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村道、巷道、生產路進行修建,同時成立青青草專業種植合作社,流轉800多畝土地建設蔬菜大棚,通過產業發展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

李王莊村蔬菜大棚里的甘藍長勢喜人(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李王莊村蔬菜大棚里的甘藍長勢喜人(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如今,村里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柏油路,不僅通向家家戶戶,還延伸到了田間地頭,為村莊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村民帶來了新商機。

「要想富,先修路。現在村里的路暢通了,我們採用訂單種植模式,農產品不用愁銷路了。」看著大棚里長勢喜人的甘藍,孫自民臉上樂開了花。

哪裡特色產業發展有需求,農村公路就延伸到哪;公路延伸到哪,產業就跟到哪。在魯崗鎮前崗村魯陳路東,封丘豫封花卉批發市場已成為村里最具人氣的「目的地」。

作為豫北地區最大的多肉植物種植及精品花卉生產培育基地,每天都有幾十位村民來這裏忙活,來採購的客商更是絡繹不絕。

從空中俯瞰,蘭原高速(橫向)與魯陳路(縱向)成十字形(央廣網發 趙夢陽 攝)從空中俯瞰,蘭原高速(橫向)與魯陳路(縱向)成十字形(央廣網發 趙夢陽 攝)

「幾年前,採購商的大貨車只能停在基地門口。每到雨天,我們就只能踩著泥水,把一盆盆多肉植物搬到門口裝車。」封丘豫封花卉批發市場負責人田利萍說,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內修建了7000多米水泥路,採購商可以直接將車開到大棚門口。

2022年,蘭考至原陽高速公路封丘至原陽段建成通車。「從這兒向南出發,10分鐘就可以到蘭原高速,經蘭原高速到鄭州僅需40餘分鐘,節省了不少運輸時間和成本。得益於便利的交通條件,我們的產品可以輻射到安陽、開封、焦作等花卉市場。」站在魯陳路上,田利萍手指著南邊說道。

一盆盆色彩斑斕的多肉植物,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大棚里(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一盆盆色彩斑斕的多肉植物,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大棚里(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10多年來,該基地植物由原來單一的多肉擴展到各類花卉,大棚面積由2000多平方米擴大到2萬多平方米,銷售額更是翻了好幾番,一盆盆小多肉在這裏開出了「致富花」。

從「蔬」途到「花」路,一條條平坦寬闊的道路,不僅連通了村莊與城市,更鋪就了鄉村振興的幸福路、致富路。

監製:陶玉德

統籌:彭華 安琪

記者:郝振青

鳴謝:新鄉市封丘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