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 | 抽一路熏一路,公共場所的「遊煙」何時不嗆人?

近日,「上海對邊走邊吸煙的遊煙族出手了」登上熱搜,不少網民呼籲,其他城市尤其一線城市跟進。

其實早在2015年6月1日起,被稱為北京「史上最嚴」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開始施行,10年來卓有成效,北京成人吸煙率從23.4%降至19.9%,室內場所禁止吸煙逐漸成為共識。

關於室外「遊煙」,北京也早在該《條例》中對特定的公共場所室外區域禁菸有明確規定。不過,新京報記者近日在探訪中發現,北京部分室外區域也存在「遊煙」情況,且部分市民認為只要是室外就可以抽菸,對哪些室外區域禁菸的認知,也存在「模糊地帶」。

控煙專家認為,《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無論是10年前還是現在,在全國範圍來看都非常先進。專家們同時建議,應在特定區域增加執法力度,《條例》並不是「天花板」,在嚴格執行的基礎上,也應與時俱進進行修訂,禁菸區域也應相應擴大。

兒童醫院:部分菸民對「禁止吸煙」提示置若罔聞

據媒體報導,上海曾經在調研中發現,市民遭遇「遊煙」最多的前五位場所為室外排隊等候區域(如景區、飯店、飲品店等)、人行道和路口紅綠燈等候區域、室外遊樂場、公交車站、商場及商務樓出入口等。此外,市民對學校門口(尤其是接送學生時段)、醫院大樓門口和地鐵站出入口三類場所的室外二手菸也反響強烈。

按照《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特定的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包括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兒童福利機構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場所;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球場、健身場的比分組和座席區以及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等。

不過,究竟哪些區域屬於上述場所的室外區域?《條例》沒有作出明確要求,存在「模糊地帶」。

新京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這些「模糊」區域「遊煙」普遍,聚集了不少吸煙者,而不少地方正是未成年人的必經之道。

3月28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在患者出口和急診門口都有不少吸煙者。患者出口人流量較大,其中有很多孩子。距離出口幾米的位置,有幾個交通隔離墩,有的男士就坐在墩子上吞雲吐霧,有的則站在人行道上吸煙。有的人將菸頭熄滅後扔進旁邊的垃圾桶,有的則乾脆扔在路面踩滅。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從患者出口出來,見到有人吸煙,趕緊給孩子緊了緊口罩,快步走開。記者途經這裏,頓時感覺煙味直撲,十分嗆鼻。十餘分鐘,大約有10位吸煙者在這個並不屬於吸煙區的地方吸煙。

3月28日下午,兒研所外,市民在馬路上吸煙。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3月28日下午,兒研所外,市民在馬路上吸煙。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當天下午3點半,新京報記者來到該醫院東門南側入口,距離入口大約20米的路邊,一位男士正在一邊看手機一邊吸煙,此處為出入兒童醫院的必經之路。有的家長懷抱著小孩途經這位男士,他們之間的距離不過一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門南側入口標識牌正下方的地面上,赫然用黃色字體寫著四個大字「禁止吸煙」。東門南側機動車出口處有一位工作人員也在吸煙,該處雖距離患者入口稍遠一些,但不少兒童同樣在該通道往來頻繁。

醫院門口的吸煙者讓家長們十分不滿。3月28日下午,市民吳女士帶女兒來兒研所治療感冒,醫院門口的「遊煙」令她十分氣憤,「本來孩子就不舒服,看好病出來就碰上那麼大煙味。這些菸民難道不知道這裏是醫院,有那麼多孩子進進出出?我覺得他們應該增強些自覺性。」市民孫先生帶孩子去兒童醫院看病,遭遇「遊煙」他更多的是無奈,「如果能在醫院外側不影響患兒出入的位置設置專門的吸煙區,是不是能夠解決醫院門口‘遊煙’的問題?」

針對孫先生的建議,記者在兒研所採訪時發現,該醫院在東門外設置有滅煙處,箱體上貼有「禁止扔垃圾」提示牌,但記者只看到一位吸煙者在此吸煙。保潔人員告訴記者:「箱桶里的菸頭不能滿,要隨時清理。還有人往這裏扔垃圾,我們也得隨時清理。」

3月28日下午,兒研所東門外滅煙區,保潔員在清掃菸頭。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3月28日下午,兒研所東門外滅煙區,保潔員在清掃菸頭。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在北京兒童醫院,記者並沒有看到類似的吸煙區或者滅煙區。兒童醫院北門的保安人員告訴記者:「醫院里不能吸煙,但出了醫院就能吸。」不過,記者出了醫院來到馬路上,這裏並沒有吸煙區。

少年宮:「禁止吸煙」提示牌未能攔住吸煙者

除了兒童醫院,少年宮也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

3月29日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西城區少年宮南門,門口有非常醒目的「禁止吸煙」提示牌。少年宮北門是家長接孩子的位置,此處有兩名工作人員,他們手裡都拿著已點燃的香菸,與他們一兩米的距離,一位放學的小男孩正在等待家長。看到記者,兩名工作人員迅速離開北門,走到位於北門大約10米的位置,但手中的香菸依然沒有熄滅。

記者注意到,西城區少年宮為四合院式的校外機構,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月29日上午10點半,西城區少年宮南門,「禁止吸煙」的標識十分醒目。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3月29日上午10點半,西城區少年宮南門,「禁止吸煙」的標識十分醒目。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曾全程參與《條例》起草、調研等整個立法過程的北京控煙協會原會長張建樞介紹,家長去接孩子放學,學校門口有人吸煙,這的確是一個「模糊地帶」,《條例》沒有明確規定學校門口算學校的「室外區域」。

「前年,有很多人投訴稱有的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區域吸煙,因為有的學校在胡同里,煙霧也擴散不開,等孩子們出來的時候,實際上還是能聞到二手菸的。」張建樞說,按照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青少年為主的活動區域,室外也禁止吸煙。

商場:出入口吸煙情況普遍存在

除了上述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場所,其他室外區域有何規定?能否隨意吸煙?

《條例》明確要求,除了上述兒童醫院、少年宮等幾類區域以外的其他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外區域,可以劃定吸煙區。不過,吸煙區的劃定應當遵守有關規定,包括設置明顯的指示標誌和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遠離人員密集區域和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等。

近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多家商場,發現商場出入口「遊煙」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且部分商場沒有統一吸煙區。

3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豐台區榴鄉路彙琴購物中心。商場外側有很大一片空地,四周商舖鱗次櫛比,並沒有發現有吸煙區。

在商場2號門附近,此處屬於進出商場必經區域之一,5分鐘左右有6個人在外吸煙,有顧客、外賣員,也有商場工作人員。在2號門前的人行通道上,有一名男士站在綠化帶前,邊吸煙邊聊天,且隨手將吸完的菸頭扔進了綠化帶。在一處玻璃門通道門口,一名外賣員邊吸煙邊等待取單,進入商場前將煙掐滅。彙琴購物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場沒有吸煙區,「你可以到門外面去吸,只要不在商場內就可以。」

3月29日下午,有人在彙琴購物中心2號門前抽菸。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3月29日下午,有人在彙琴購物中心2號門前抽菸。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

同樣的情況,在附近的首開·福茂購物中心也有出現。首開·福茂緊鄰桑治家莊地鐵站,商場前空地不算太大,人流更加密集,記者在此駐足幾分鐘,看到數人在離商場不遠處吸煙。該商場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出商場南門右轉就是吸煙區。記者按照指引來到這處吸煙區,吸煙區設置在兩堵牆之間,是一個沒有門的空間,外面牆上掛著「無菸商場 禁止吸煙」的牌子,內部放了6個滅火器、1個放菸頭的垃圾箱。有一名男士正在此處站立吸煙。不過,這處吸煙區緊挨著商場南門,再往右就是桑治家莊地鐵站I西北2口,吸煙區前常有來往的行人。

首開·福茂購物中心南門外的吸煙區,牆上掛著「無菸商場 禁止吸煙」的牌子。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首開·福茂購物中心南門外的吸煙區,牆上掛著「無菸商場 禁止吸煙」的牌子。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

3月29日中午,記者在西直門凱德茂商場西門看到,兩位男士在門外吸煙。這個位置距離西門入口五六米,兩人都面朝牆壁抽菸,地面上有七八個菸頭。商場保安告訴記者,商場內不能吸煙,商場外沒有吸煙區。

3月29日中午,西直門凱德茂商場西門外有兩位吸煙者。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3月29日中午,西直門凱德茂商場西門外有兩位吸煙者。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3月29日下午4點左右,在新華百貨商場南門,一位餐廳工作人員正背靠牆吸煙,「商場沒有吸煙區,所以就只能來這吸煙,吸完了趕緊再進去。」

商場外側是否有必要設置吸煙區?3月29日中午,在西直門凱德茂和朋友逛商場的市民張先生認為,可以設置吸煙區,「跟朋友在商場看電影、吃飯,好幾個小時不能吸煙,對菸民來說不太現實,只能選擇到商場外吸煙。如果有吸煙區會好一些。」

不過,記者採訪中發現,對室外吸煙點設置與管理,比如設置的位置、與出入口的距離等,北京並沒有出台具體標準。

也有市民持不同觀點。29日下午,李女士和家人一起來到彙琴購物中心。李女士表示,也發現外面有人吸煙,但自己並不太在乎這種情況,「因為北京室內是不讓吸煙的,如果室外也不讓吸,那不太現實。」李女士說,自己帶孩子遠離吸煙的人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商場等場所管理室外吸煙的情況,也會增加商場的成本。

地鐵站口:有乘客一出站立刻掏出香菸

仔細查閱不難發現,其實《條例》早已有相關要求,個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在禁止吸煙場所和排隊等候隊伍中吸煙;在非禁止吸煙場所吸煙的,應當合理避讓不吸煙者,不亂彈菸灰,不亂扔菸頭。

新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地鐵站口的「遊煙」也十分明顯,這同樣困擾了很多市民。

3月28日下午1點半左右,記者從2號線朝陽門站A口出站來到朝外大街。朝外大街聚集了不少商場、餐廳、寫字樓,站口二三十米範圍內人流量非常大。這一路口有四位男士正在聊天,其中兩位在吸煙。此外,陸續出站的乘客中,有人迫不及待地掏出打火機,趕緊點燃手中的香菸。

3月28日下午,2號線朝陽門地鐵口,幾位男士聚在一起聊天,其中有兩位手中有點燃的香菸。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3月28日下午,2號線朝陽門地鐵口,幾位男士聚在一起聊天,其中有兩位手中有點燃的香菸。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記者在西直門外公交車站也曾多次遇到在站台內吸煙的候車者。該站是個大站,有多輛公交車停靠,早高峰乘車上學的孩子非常多。對於在公交車站吸煙的市民,市民武女士十分無奈:「孩子每天早晚都坐公交車上下學,一般需要等七八分鐘,在站台上總能遇上吸煙的。孩子年紀小,讓她自己一個人去勸阻吸煙者我也不太放心,所以只能讓她儘量離二手菸遠一些。」

3月29日傍晚,記者來到四惠東站地鐵站A口以及附近的公交站台,此處地面幾米範圍內有近十個菸頭,可見平時在此處吸煙者並不鮮見。此外,從地鐵站口走到附近的康家園小區,七八分鐘路程就遇到了5個邊走邊吸煙的「遊煙」族。此處路段並不寬敞,與吸煙者同方向步行的人很容易吸到二手菸。

「我可煩煙味了,我覺得應該管理一下在室外人員密集場所吸煙的情況,」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每次路過吸煙的人,我都屏住呼吸,但走出一段路還是有味道。」她說,經常有人邊走路邊吸煙,在公交車站等車、接孩子放學時,也常有吸煙的人。「公交車站是禁止吸煙場所,但實際上沒人管。」郭女士說。

專家:治理「遊煙」、電子煙問題都應提上修法議程

曾全程參與《條例》起草、調研等整個立法過程的北京控煙協會原會長張建樞表示,《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相關規定確實還存在一些「模糊地帶」,隨著社會進步以及公眾對控煙有了更高要求,控煙法規也應當與時俱進,進行相應的修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原主任、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薑垣多年來從事控煙工作,她表示,北京的控煙條例無論是十年前還是現在,在全國範圍來看都非常先進。

與此同時,薑垣也關注到學校、少年宮、幼兒園、兒童醫院等室外環境仍有吸煙的情況。儘管控煙條例並未明確指出上述區域禁菸的具體範圍,但薑垣認為,這些區域範圍並不「模糊」,學校的大門口內外,應為禁菸區,應在這些區域加強禁菸執法力度。

3月28日下午,兒研所外,市民在馬路上吸煙。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3月28日下午,兒研所外,市民在馬路上吸煙。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根據《條例》,在除了學校等其他禁止吸煙場所或者排隊等候隊伍中吸煙的,由市或者區衛生健康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50元罰款,拒不改正的,處200元罰款。那麼排隊等候隊伍的長度如何界定?薑垣解釋說:「三人以上即為排隊,因此北京的公交車站從理論上來說也是禁菸的。」她建議,公交車站的禁菸一方面可由誌願者執行,另一方面也呼籲市民朋友加入禁菸宣傳的隊伍中。同時,也可以在公交站台設置醒目的禁菸標誌。

張建樞也指出,《條例》並沒有規定公共汽車站這種露天的場站不能吸煙,只是規定在排隊等候區禁止吸煙。但現在看來,「這條規定可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應該修改」。在他看來,治理「遊煙」、電子煙問題都應提上修法的議程。

那麼地鐵口、火車站出站口等人流密集的區域,是否有必要設置吸煙區?薑垣表示,北京可以借鑒日本京都等城市的經驗,在不影響其他公眾通行的區域設置吸煙區。「火車停靠後,大家都在擁擠著從出口出站,那麼吸煙區就可以設置在遠離出口的位置,比如車頭或者車尾,這樣可以讓吸煙者‘反向’走到吸煙區,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過渡和休息。」

薑垣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北京的控煙條例僅修改過一次。她以香港地區舉例說,2007年香港公佈公眾場所及工作間的禁菸措施,此後進行了十多次修改,並且禁菸範圍不斷擴大,包括公園、汽車換乘站等都規定了禁菸範圍。薑垣說:「北京的控煙條例不是‘天花板’,應該不斷地擴大禁菸範圍。」

她同時建議,加強禁菸執法力度,持續加強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提高公眾對香菸危害的知曉率。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王景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