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演繹棋局人生《棋士》王智:寶強哥會把每個演員最好的鏡頭挑出來丨談藝錄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棋士》的成功在於它完美地平衡了荒誕與真實。劇中的巧合雖然誇張,卻並不讓人覺得突兀,反而在黑色幽默的基調下顯得格外有趣。」
「兩個半小時的光影之旅後,我確信自己見證了一場關於生命博弈的視覺詩篇。 導演用圍棋棋盤構建出精妙的敘事迷宮,讓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被拽入棋局的心理博弈場。」
「王寶強新劇和秋雅演夫妻,聽說兩人還陷入婚姻危機,王智飾演的高淑華開局就和崔業爭奪孩子撫養權,不知道兩人的故事會怎麼開展,坐等0325看王寶強王智更多對手戲。」
「……」
人生浮沉,一切瞬息萬變。當愛人走上歧途,你選擇情誼還是正義?掙扎之間,心中的天秤將會傾向何處?

3月25日起,由韓三平、王寶強監製,房遠、高妮妮執導,房遠、戴嶽、高妮妮編劇,王寶強、陳明昊領銜主演,陳永勝、王智、李乃文、李夢特別主演的生活流罪案劇《棋士》熱播。劇中,王智飾演男主角崔業(王寶強 飾)的妻子高淑華。當崔業因意外捲入罪案,並逐步走入歧途,身為妻子的她會作何選擇?
「這對夫妻一開局就像一盤死水,沒想到這盤棋被慢慢地走活了。」《棋士》開播前夕,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王智本人,她坦言:「這部劇就像下一盤棋一樣,希望大家最終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在恰當的時候走上適合自己的道路 。」她期待可以通過角色讓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都能勇敢面對困難,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勇敢、多堅強。」

作為一部以現實主義生活流為敘事載體的劇集,《棋士》以2000年初的南方小城為背景,講述了普通圍棋老師崔業在一次信用社搶劫案中,不幸被劫持為人質。為了自保,他不得不協助劫匪逃脫警方的追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圍棋天賦可以用於犯罪。在生活和現實的壓力下,崔業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並逐漸失控。他的哥哥崔偉(陳明昊 飾)作為一名警察,希望他能迷途知返走向正道,但事與願違,兄弟二人在黑白兩條道路上漸行漸遠……
劇中,崔業、高淑華二人初心相同,都以家庭、以孩子為出發點,但因缺少溝通,誤會讓兩人的關係一度陷入僵局。在詮釋角色的過程中,王智也會帶入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跟老公生氣的時候,我會想到生活當中難免有羈絆,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包括和朋友、家庭、愛人、孩子之間,所有的感情都不可能順風順水。這種矛盾衝突,也是我們這部劇的看點。」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棋士》,王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生活感」。「我前段時間剛看完這部劇,感覺它很貼近生活。」她堅信,無論觀眾從何種角度審視,都會發現劇中情節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尤其寶強哥擔任這部戲的監製,他從第一部電影開始作品就十分貼近生活,近幾年更是如此,這非常難得。」在王智看來,隨著觀眾的審美與品位日益提升,對尋常劇情已不再輕易買賬,然而這部洋溢著濃鬱生活氣息的劇作,定能帶給觀眾別樣的觀感。「作為演員,當我以觀眾視角看這部劇時,我發現我是在觀察劇中人物如何生活的,我看得進去。」
「慢節奏」不等於「節奏慢」,「生活化」不等於「劇情弱」,「慢里有戲」是王智對《棋士》的理解。「它的‘慢’不是節奏慢,而是可以從劇中看到點點滴滴的生活,這裡面全都是戲。觀眾通過第三視角,好像在觀察這波人的日常生活,這個感覺很微妙,很特別,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感,這也是我覺得這部劇很特別的一個地方。」

從圍棋老師到罪犯策劃師,從手足情深到陌路殊途,從針鋒相對到生死並肩,《棋士》拒絕「臉譜化」的敘事方式,通過多面化、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力求呈現出角色的「不完美」。「整部片子信息量很大。」「這部劇的黑色幽默和現實主義的‘度’掌握得都非常好。」有在《棋士》首映禮先睹為快的網民如是評價道。
「我們這部劇有一個很精彩的地方,就是觀眾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物的多面性,看見人性的複雜。每個人生活當中都有好與壞、惡與善的一面,就看你怎麼選擇。」王智認為,這與《棋士》的劇名不謀而合,「關鍵在於這盤棋局你怎麼去下、去佈局,每一步怎麼去抉擇。人生就是這樣,走每一步都要選擇。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選擇,關鍵看你最終選擇了一條怎樣的路。」
劇中,王智塑造的「高淑華」在命運的泥潭中艱難掙扎,卻始終保持著理性與冷靜。「高淑華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女性的寫照,是一個溫柔賢淑又很勇敢的人。」在王智眼中,這一角色看似普通卻極具力量,這種「雙面性」也是角色吸引她的核心魅力。「高淑華看似是一位普通的母親,但她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中她會有猶豫不決的時候,但也會非常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更能看到她堅毅的一面,這恰恰是生活中千千萬萬個母親的縮影。」
為了還原角色的真實感,王智摒棄了程式化的表演方式,選擇用本能「感受」去體會角色的酸甜苦辣,呈現出生活化、自然化的演技。「近幾年拍戲我都沒有去刻意設計角色,更多的是去感受角色。演員不能老演自己,還是要去感受角色,飾演角色。」她對人物的理解是層層遞進的,「在前期劇本圍讀時,可能感受不到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只有現場拍攝時才能感受到‘原來這場戲該這樣演’。等看完劇時,又會有新的理解,跟圍讀、創作時又不太一樣了。」
即使是現場拍攝,王智的每一條表演都不一樣:「因為每一條演出,對手演員帶給你的感官刺激都不一樣。一句話他用這種語氣說,你就要用他傳達的語氣去接,那他換了另一種語氣和語速,有可能傳達的意思也不一樣了,你也要接住。如果提前設計好,表演出來會完全不準確。所以要提前熟練好台詞,在現場去感受對方給你的傳達,再去接應他。其實這種表演才是大家現在所需要的,不能只是死記硬背自己的台詞,然後按自己設定的想法去演,這樣完全無法呈現出一部好戲。」
從《夏洛特煩惱》的「初戀女生」秋雅,到《流浪地球2》中果敢颯爽的航天員韓朵朵,再到《棋士》里堅韌勇敢的母親高淑華,王智塑造了眾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被問及如何演活跨度如此之大的人物形象,王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劇本階段,我就會去感受這個人物都經歷了什麼,她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她的人生經歷為什麼會推動她在這個時間段說出這樣的話?這些都需要在深刻理解之後,通過生活化表達呈現,這樣人物就顯得真實了。」
在不斷地自我追問下,王智深入挖掘角色的人生邏輯,從而共情角色的所思所感所想,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對她而言,能被觀眾記住自己的角色名字是一種最大的褒獎。「以前很多觀眾看到我時,會說‘秋雅,我能和你合照嗎’,他們可能並不知道我叫什麼,但我不覺得有什麼。因為我知道,當觀眾叫出你的角色名的時候,恰恰是看過你的影視作品,且出於喜歡才會記住你塑造的角色。作為演員,我很幸福。」
好角色的誕生離不開整個團隊的托舉。前期劇本圍讀、現場磨合,為角色注入血肉;監製王寶強對「生活化」表演的堅持,賦予了作品的整體氣質;演員之間的對手戲,則碰撞出不同的感官刺激……從編劇、導演、監製,再到演員、工作人員,作品的最終呈現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不管是《夏洛特煩惱》時開心麻花的團隊,還是《棋士》中寶強哥監製、兩位年輕導演,以及我的所有對手戲演員們,我都很感激。大家都是非常耐性、虛心、用心地完成了《棋士》的所有鏡頭,才有了最終的呈現。」
更讓王智開心的是:「寶強哥會把每個演員最好的鏡頭一條一條挑出來,這很難得。這次的合作,真的會給演員加分!」

封面新聞:《棋士》的標籤是「生活流罪案劇」,越「生活」是不是越不好演?
王智:我提前看完了這部劇,真的非常生活。有一種雖然是我演的,但是她就是淑華,這不是我了。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她就應該是這樣的。我這幾年演戲是這樣的,很多觀眾看完以後,看不到王智的影子了。
封面新聞:很多人覺得這部戲是「神仙打架」,全是實力派演員。
王智:感謝大家這麼認可。在這個劇組感覺很幸福,而且通過這部戲又找到了自己演戲的另一種感覺,就是完全非常鬆弛的生活在裡面,這種體驗很難得。寶強哥的這種風格也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演員對於這部劇的整體風格的呈現,很生活很生活很生活,會讓觀眾會在某個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
封面新聞:拍戲過程中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
王智:有一場跟李乃文老師的戲,他演的王紅羽試圖說服高淑華遠赴海外打拚,拍攝的時候我感受到乃文老師特別真誠,真的打動到我了,他的認可放在21世紀初那個年代的女性身上是很難得的,這種感染力是很強的,感覺「我」恨不得馬上去海外打拚。但在監視器那邊,導演快笑「炸」了,因為在鏡頭前,乃文老師的造型看起來不太像個好人。但我在他對面,覺得他非常非常真誠,差一點就被說動了。大家敬請期待,看看咱們乃文老師是怎麼演的。
封面新聞:高淑華這個角色讓你特別難忘的是哪部分?
王智:我覺得是在ending戲(結尾戲)的時候,有一個高淑華的高光時刻。她原本是個看似柔弱、有時還猶豫不決的女性,那一刻卻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這種反差挺值得期待的。
封面新聞:劇中涉及了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在你看來維繫一個家庭的關鍵元素是什麼?
王智:我覺得及時溝通非常重要。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善於表達,比如劇中的崔業和高淑華,他倆性格內斂,不擅長表達。長此以往,這種情況會影響家庭關係,包括父母關係。所以,我覺得大家還是需要多溝通,常相聚、常聊天。
封面新聞:一部戲出來之後,你會如何看待那些或褒或貶的討論與評價?
王智:每個人的想法你都沒有辦法去左右。對於一部劇,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我們也沒辦法強求。這取決於大家對這部戲、對角色以及對人生的理解,畢竟人生是自己蹚出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