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的縣委大院丨秦嶺小城留壩縣委大院對外開放停車背後
【編者按】
「縣」是郡縣製建立以來最穩定的一級行政區劃。「縣委大院」是黨政機關辦公場所,也是服務人民群眾的「主場」。
縣委大院的開放程度、樸素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當地服務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更是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群眾觀念,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的生動體現。
2025年春天,澎湃新聞推出平易近人的縣委大院專題,用我們的筆和鏡頭去記錄這些或樸素或向人民群眾敞開懷抱的縣委大院。平易近人的縣委大院,一定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縣委大院。
今天跟大家見面的是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委大院。

設計:周寰
在我國的地理版圖中,秦嶺-淮河一線是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翻過了秦嶺就是南方。
早春時節,秦嶺南北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秦嶺以北還是一片覆著薄霜的灰褐色大地,秦嶺南麓的農田里已經是點點翠綠,種滿了趕早上市的蔬菜。
陝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正在秦嶺南麓的深處。城內有三條主街道橫貫僅有1.1萬餘人的小城。留壩縣委大院則在主街道之一也是當地有名的留壩老街的盡頭處。
留壩縣委大院和別處不同。這座頗有些年代感的縣委大院佔地面積並不大,這裏不僅節假日可以免費停車,每個工作日的「8小時」之外也對外開放停車。就連留壩的縣直機關食堂也對外開放,以解決小城留壩每逢旅遊旺季的停車難、用餐難問題。
澎湃新聞近日在陝西省留壩縣採訪時瞭解到,這些「縣委大院」親民舉措的背後,是留壩這座秦嶺深處的林業大縣從伐木業、採礦業,轉型為保護生態、全力發展旅遊業的產業歷程。

縣委大院對外開放免費停車
留壩縣城不大,橫貫縣城的共有兩條大街。不過當地人也會算上這條不算太長,但距今有200餘年歷史的留壩老街。這樣一來,這個縣城共有三條貫穿東西方向的主要街道。
從高速口下來一直沿著留壩縣的紫柏大道走,到縣城中心能看到幾處立著仿古牌坊的路口,拐進去就是這座小縣城里幾乎最熱鬧的地方——留壩老街。

留壩老街始建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是當地一條很有特色的老街道。經過整修後,2023年這條老街被評選為第三批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也是遊客抵達留壩之後必去的一個景點。踩著凹凸不平的青石條,循著老街道旁的小溪逆流而上,盡頭處就是留壩縣委大院。

留壩老街盡頭處是縣委大院。
留壩縣委大院在縣城里的太平山腳下,是一處佔地面積不算太大的院落,大院里的6棟建築均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和其他縣委大院不同的是,留壩縣委大院門口立著一塊指示牌,標示著這裏節假日期間可以免費停車。而距離留壩縣委大院不遠的留壩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等機關單位門口也都有「節假日期間免費停車」字樣的牌子。
為什麼縣委大院等機關單位會對外開放免費停車?
「留壩發展旅遊以後,(旅遊的車輛)有三分之二都要停到大院附近,外面的車停不下,尤其是五一、十一等旅遊旺季,旅遊人多。」在留壩縣委大院做保安已有10年的楊寶榮告訴澎湃新聞,因為留壩環境好、乾淨,很多人願意來留壩玩,在院里停車的外地遊客有很多是來了多次,每次都把車停在縣委大院里。楊寶榮和同事曾經統計過,最多一天院里進進出出停放車輛300多輛次。

留壩縣委大院內。
仔細觀察留壩老街附近的規劃可以看出,街道並不算寬,周邊的單位佈局也較為緊湊。本就是秦嶺山間一座小城的留壩,並沒有大塊的空地用來修建大型停車場。尤其是近些年來,每逢旅遊旺季遊客人數劇增,留壩停車問題更為突顯。
留壩老街一家餐館的老闆楊女士告訴澎湃新聞,因為店裡生意很好,早些年時,許多旅行團到了留壩都會給她打電話詢問怎麼停車、到哪裡才能有位置停車,那時她也會經常帶著旅遊大巴司機滿街找停車位。
留壩縣委大院面積並不大,大院里畫有白色方框的停車位不算多,每到旅遊旺季,院里的車輛停放非常緊湊。
留壩縣委辦公務服務保障中心負責人鄭文婷介紹,2024年的法定節假日裡,縣委大院每天進出停車約250-300輛次,週末每天約70-220輛次。2025年春節假日期間,每日縣委大院停車約為40輛次至180輛次。
2024年12月起,留壩縣黨政機關又開始實行內部停車場對外錯時開放:工作日18時30分至次日7時30分開放,節假日全天開放。
鄭文婷告訴澎湃新聞,上述舉措實施後,工作日8小時之外停車每天約20-40輛次。
「目前留壩全縣總共有25個機關單位、約560個停車位,每到節假日都向遊客免費開放。」留壩縣政府一位分管領導介紹,去年縣委大院內還新增了4個充電樁,今年投入使用,以方便遊客充電。

留壩縣委大院內新安裝的充電樁。
據這位留壩縣政府的分管領導回憶,剛開始實行縣委大院等機關單位免費停車政策的時候,曾聽到很多遊客為這一舉措點讚。「停車的事情留壩一直都在做,也是遊客最認可的事情。」
不過在最初決定機關單位對外開放停車的時候,執行也並不是很順暢。「有些單位可能還不理解,做得不到位,當時縣委辦、政府辦督查室,以及旅遊突破發展領導小組會不定期檢查各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情況。現在所有的機關單位到週末節假日都能免費開放。」這位分管領導說。
車停在機關單位的大院內,管理、安全等問題也都要考慮到,相關人員的工作量也會增加。不過縣委大院保安楊寶榮提到,「工作量有一點點增加,但是為了留壩旅遊付出些也無所謂。」
楊寶榮表示,節假日期間,縣委會安排幾名機關幹部值班,協助他們做好外來車輛的停放工作。
對於停多久、車輛能否按時開走,是否會帶來管理上的不便等問題,留壩縣政府辦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栩瑞表示,截至目前,還沒有什麼管理上的麻煩、難點,只是偶爾會出現有遊客停車一夜不曾開走的情況。
一份留壩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2024年12月印發的《留壩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關於黨政機關內部停車場對外錯時開放停車的實施方案》中也對停車安全等問題提出要求:停車場入口、出口處要設立清晰的標識牌,完善停車場照明、監控、消防等安全措施,確保停車環境安全。
對外開放的機關食堂
留壩縣委大院在太平山腳下。縣委大院不是很大,院內的石階和6棟辦公樓都頗有些年代感。這裏最老的建築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新的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
走進縣委大院,留壩縣委宣傳部就在右手邊的一棟兩層小樓上。縣委宣傳部一位分管領導告訴澎湃新聞,他們最近都搬到一樓辦公了,因為二樓正在施工,房頂在做防水處理。

留壩縣委大院內一角,右側小樓為縣委宣傳部辦公用房。
縣委大院樓房較為老舊,院子也不算大。不過多位土生土長的留壩幹部告訴澎湃新聞,多年來他們的印象中都未曾聽說過縣委大院要新建或者搬走的說法。
一位留壩縣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到,在他記憶中,縣委曾考慮過盤活和優化機關辦公用房,但沒有考慮過縣委、縣政府機關搬遷的問題。「一方面耗費財力,留壩需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促進產業發展、改善民生上;另一方面,中央關於樓堂館所建設有規定,不能觸碰紅線。」
就這樣,留壩縣委大院一直都在老街的盡頭。直到前兩年,到留壩老街的遊客越來越多,車輛擁在縣委大院門口,應時開放大院為遊客提供免費停車服務,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辦公條件似乎並不是留壩人的關注重點,然而留壩人近些年在旅遊服務和旅遊體驗上做了大量功課。
2018年以來,留壩每年接待遊客都超過300萬人次。
留壩全縣有4.2萬人,常住人口3.5萬人,縣城人口僅有1.1萬人。「留壩當地人口有限,接待的人次數量是常住人口的70多倍。」前述留壩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發展旅遊業,留壩縣不僅對外開放機關單位的停車場,還動員留壩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節假日到旅遊景點,以及遊客密集的地方,比如餐館做誌願者。2024年8月到10月,留壩動員了60多名機關幹部、年輕幹部到50多家餐館去幫忙,為遊客服務。

2024年夏天留壩旅遊旺季最忙的幾天里,留壩縣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的工作人員席顯俊作為誌願者,在中午、下午下班後到當地一家餐廳幫忙掃地、倒垃圾、收拾桌子。受訪者 供圖

留壩縣機關食堂。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旅遊旺季留壩的遊客接待能力,留壩縣的機關食堂也於2024年應時對外開放。
留壩縣直機關食堂在距離留壩縣委大院不遠的地方,距離留壩老街也不過二三百米。這家食堂是留壩縣人大一樓的幾間迎街房屋改建而成。工作日裡,附近的機關幹部都在這家食堂吃飯。
錢老闆是四川人,近期在留壩做戶外照明景觀亮化工程,起初他還並不知道這家食堂可以對外開放。「後來有一次嘗試進來問了一下,食堂老闆說可以對外。」從那之後,錢老闆和他的30多名同事每天早中晚基本在這家機關食堂用餐。
「每天每個人吃飯的費用大概是三四十元。中午18元左右,兩個葷菜,一碗免費的湯。麵條便宜一些,12塊左右。」錢老闆說,這個價格相比他自己雇廚師開灶、做飯要慳錢。
錢老闆做工程跑過陝西漢中和四川的許多地方,機關食堂對外開放的情況,他目前僅在留壩縣見過。
不僅外地來承包工程的錢老闆在這裏吃飯,機關食堂隔壁一家小吃麵皮店的王老闆,也幾乎每天都在這家食堂吃飯。2月下旬一個工作日的中午,王老闆在機關食堂吃了一頓午飯花費24元,包括兩大碗米飯和兩葷一素共三道菜。
劉栩瑞回憶,機關食堂正式宣佈對外開放是2024年國慶時。但在此之前的四五月份留壩迎來旅遊旺季,街上很多餐廳要排隊吃飯的時候,機關食堂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接待遊客了。因為機關食堂是第三方公司承包的食堂,在不影響機關幹部用餐、工作的情況下,錯峰對外開放也是考慮餐廳能經營得更好。
機關食堂的大廚向師傅告訴澎湃新聞,去年5月到10月旅遊旺季期間,遊客能佔用餐人數的30%左右。
「起初遊客問這裏對不對外,我們就會告訴他這是對外的。後來政府同意對外開放之後,門口就立塊牌子,告訴大家這裏對外開放。」向師傅說,對機關工作人員食堂是12時開放,但是對遊客要更早一些,11時30分就可以用餐了,這樣也不會影響機關工作人員的用餐時間。

留壩縣城一景——北棧河。
「被迫」產業轉型的留壩
秦嶺深處的留壩漫山遍野長著各類植物5000餘種,其中藥類植物就有1000餘種。這裏氣候宜人,幽靜秀美,再加上有張良廟紫柏山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以及留壩老街這樣休閑渡假的去處,近年來,留壩已成為陝南秦嶺深處小有名氣的旅遊勝地。
然而20年前的留壩,也曾面臨轉型發展的艱難困境。
留壩位於秦嶺南麓深處,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2.03%。這裏也是一個傳統的林業縣,陝西省23個林業重點縣之一。
1998年,我國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開始試點,到2000年,包括陝西省在內的全國17個省(區、市)正式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這一政策的實施對於這個當時以木材、石材、藥材三大產業為主的小縣城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
產業轉型被迫提上了留壩的發展日程中。一位在留壩工作多年、見證了留壩旅遊業發展的相關負責同誌介紹,天然林禁伐政策出台後,留壩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產業轉型。「留壩當時走旅遊這條路,是現實而無奈的選擇。」

今年正月十五晚上的留壩老街有諸多遊客。

留壩老街老照片,翻拍自《留壩縣誌》。

留壩老街。

正月十五,老街上的非遺傳承人。
這位見證了留壩旅遊業發展的相關負責同誌回憶,留壩第一次提出旅遊強縣是2001年,天然林保護政策實施後,以前伐木、賣木材變成了護林,留壩縣財政收入銳減,一度薪金發放也成為難題,留壩該怎麼辦?
「留壩全縣3萬多人只有3萬多畝土地,發展新農業、規模化的現代農業受限,也就是一產發展受限。二產發展工業也受限,因為留壩位於秦嶺主體功能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還是漢中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各項工業排放指標必須是‘零排放’,所以當時只能選擇走第三條路——發展旅遊業。」這位相關負責同誌提到,最後通過艱難的調整,給全縣幹部群眾做深入的宣傳和動員,2001年,留壩從建設打造4A景點等工作開始,著力推進發展旅遊業。
最初發展觀光旅遊,重點打造4A級景區,後來發展休閑渡假旅遊,再到現在留壩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旅遊體驗。20多年後的今天,留壩全縣可供遊客遊玩的景點有30多處,收費的只有4處。民宿有180多家,床位接近4000張。到了旺季,民宿常會一房難求。
經過多年積澱,留壩的旅遊人數和收入自2018年之後迎來穩定增長。到2024年,留壩接待遊客再度超過350萬人次,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65%和30.74%。

留壩老街。
而留壩機關單位對外開放停車場、對外開放食堂,正是留壩旅遊業經過20多年積累終獲成效的幾個側面體現。如今看來,留壩轉型旅遊業走對了路。然而曾幾何時,對於究竟發展什麼產業留壩也有很多聲音,一路走來並不是一帆風順。
「在文旅產業一直有一種說法,旅遊投入一塊錢可以帶動4.5個崗位、增加5元以上的收入,這也是旅遊行業的普遍規律。旅遊業前期是大投入、小回報,中期是中投入、中回報,後期是小投入、大回報,都知道這條路很漫長。留壩財力有限,這一路走來每做一個項目,不敢說不同的聲音很多,但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建議。」前述見證留壩旅遊業發展的相關負責同誌告訴澎湃新聞。
這位相關負責同誌回憶,2016年時,留壩縣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4億元。其時,1個風力發電的投資項目計劃在留壩投資10億元,但最終留壩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從發展旅遊的方方面面綜合衡量,否決了這個項目。「當時很多人包括部分縣級領導都不太理解,放著錢不掙?」然而最後事實證明,給留壩留下美麗的天際線,保留住美麗蔥蘢的秦嶺,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現在再看,留壩縣的旅遊收入已佔第三產業經濟增加值的70%,而第三產業又撐起了留壩GDP的半壁江山。留壩縣城內約30%的居民都直接從事旅遊工作、吃旅遊飯,旅遊業已成為留壩的重要經濟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