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巴基史丹學者剖析「美國優先」政策正讓美國付出怎樣的經濟與外交代價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3月31日電 「美國優先」早在19世紀50年代便開始使用,這一歷史形塑了「美國優先」的民粹、宗教及排外色彩。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用這句口號,來描述其外交和國內政策方針。

近日,巴基史丹學者、社會政治和金融分析師法拉·安瓦爾(Farah Anwar)在歐洲《現代外交》(Modern Diplomacy)雜誌刊文表示,「美國優先」政策通過退出多邊協議、加征關稅等手段,破壞了全球貿易穩定,侵蝕了合作夥伴間的信任,增加了企業成本,降低了投資者信心。不僅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還導致美國國內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資本外流等問題。這些經濟和外交方面的不良後果,凸顯了採取合作貿易政策以維持全球經濟穩定的必要性。

 報導截圖 報導截圖

文章指出,美政府退出多邊協議、徵收關稅以及強調保護主義的做法引發了報復性措施,損害了美國的出口,並使美國與主要市場隔絕。隨著主要合作夥伴紛紛尋求替代方案,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領導地位已被削弱,本國各行業蒙受的損失顯著增加。儘管這些政策聲稱是為了維護美國國內利益,但實際上卻可能削弱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文章援引了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近期的分析指出,美方的單邊舉措增加了盟友的不確定性,致使許多盟友對美國致力於多邊經濟合作的承諾產生懷疑。英國路透社援引一位高級官員的話稱:「退出這些協議不僅削弱了美國的全球地位,也可能對美國的長期利益造成損害。」除了這些擔憂之外,彭博社的專家還指出,失去這些多邊框架的準入可能會導致市場機會減少和外國直接投資下降,從而損害美國的產業和工人。

 盲目加征關稅無益於全球經濟穩定。(作者:中國日報 蔡艨) 盲目加征關稅無益於全球經濟穩定。(作者:中國日報 蔡艨)

世貿組織總幹事恩戈齊·奧孔祖-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近期敦促美國重新與國際夥伴合作,以防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受到破壞。她表示,將這種情況與20世紀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相提並論,並警告稱,持續的關稅政策及反製措施可能導致全球GDP出現兩位數的跌幅。這些發展情況綜合起來凸顯了孤立主義貿易政策所帶來的深遠長期代價,並強調了美國亟需重新調整其全球參與戰略,貿易戰可能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安瓦爾認為,隨著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這些政策的長期影響仍不明朗,但正在對全球經濟穩定產生顯著影響。彭博社相關報導稱,美國的關稅導致關鍵行業投入成本上升了12%至15%,從而推高了消費價格。與此同時,汽車和科技行業的跨國公司報告也顯示了嚴重的延誤和物流成本上升的情況。對此,路透社分析師評論說:「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促使企業重新考慮其生產基地——這可能導致生產永久性地從美國轉移出去。」

美國政府單方面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使美國與其傳統貿易夥伴之間產生了隔閡,營造出一種經濟孤立氛圍。安瓦爾援引了《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數據指出,過去一年,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領導力下降了約15%,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於達成將華盛頓排除在外的多邊協議。

美國對鋼鐵和鋁徵收關稅,再加上強硬的言辭,嚴重損害了與歐洲盟友的關係。《華盛頓郵報》的一篇社論指出,這些關稅不僅推高了歐洲的消費價格,還擾亂了依賴穩定跨大西洋市場的工業供應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種保護主義做法正在破壞經濟夥伴關係的基礎,侵蝕了幾十年來建立的信任。」

 CNBC相關報導截圖 CNBC相關報導截圖

美國政府貿易決策的不可預測性也導致全球市場更加不穩定,使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1.3個百分點,理由是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以及潛在的關稅升級。這種經濟波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因擔心貿易政策突然變化而推遲擴張和投資計劃。

除了經濟後果,安瓦爾強調,美國政府的貿易民族主義政策還削弱了全球貿易合作,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知識產權和全球衛生倡議等關鍵領域。聯合國對此表示擔憂,認為美國的貿易孤立主義立場使國際社會更難以應對緊迫的經濟和環境挑戰。「美國優先」政策進一步使美國的貿易聯盟關繫緊張,並破壞了全球經濟的穩定。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